产地
风味描述:
白色花香、西梅、柑橘、果汁感、红茶
秘鲁卡哈马卡水洗瑰夏咖啡豆简介:
风味:白色花香、西梅、柑橘、果汁感、红茶
在古印第安语中,秘鲁(Peru)有着“丰饶之地/谷物之仓”的寓意,因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十分繁荣。秘鲁的地理位置在南美洲西部边缘,与五个国家接壤!东接巴西、南连智利,北邻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东南临近玻利维亚,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约2414公里。
然而,秘鲁咖啡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其发展历程与殖民遗产、土地改革、国际市场波动及生态保护运动息息相关。那么接下来就由前街简单介绍一下,秘鲁的咖啡发展史。
当时间来到19世纪末,秘鲁咖啡的生产模式开始以大庄园为主(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移步前街的往期文章)。据历史学家研究发现,1890年的秘鲁咖啡将近80%的产量都是由大型庄园输出。而这种框架结构有一个缺点,即秘鲁咖啡经济会高度依附于国际市场。所以到了1929年发生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因为咖啡价格暴跌60%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与非洲大多数农户一样,秘鲁的小型咖啡农户平均种植面积在2公顷左右。虽然这样一个转变提高了社会的公平性,但也导致技术推广更加困难。因为农户多且过于分散,要集中起来培训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生产效率也因此得到下降。
直到1980年,在德国教会组织(MISEREOR)和公平贸易机构的支持下,秘鲁北部拥有了咖啡合作社,这才得以打破咖啡产业停滞不前的困境。合作社的存在可以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集中采购农资、共享加工设备来实现这个目的。而这一模式在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得到了强化,秘鲁咖啡开始打上“有机种植”、“雨林联盟认证”等标签进入高端市场。
与多数南美洲国家一样,秘鲁咖啡的主要栽种品种为阿拉比卡。但与大多数南美洲国家不同的地方在于,秘鲁咖啡的分级制度是以海拔/硬度分级法为主,其它分级方式为辅。
而因为当地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秘鲁咖啡的处理方式是以水洗为主。传统的水洗处理是先将采收下来的咖啡果倒入水中进行浮选,挑出浮于表面的坏果,再使用去皮机将咖啡的果皮果肉剔除;随后将带有果胶的带壳豆倒入水槽中进行发酵,以去除果胶;然后再将处理完成的带壳豆移至晾晒场进行晾晒干燥,最后只需要将干燥完成的带壳豆倒入去壳机去掉外壳,处理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说着说着前街也不禁流下了口水,为了一尝秘鲁咖啡的美味,前街特地入手了一支水洗瑰夏,这支豆子产自秘鲁北部最重要的精品咖啡产区--卡哈马卡。
随着漫长的发展,咖啡渐渐成为卡哈马卡当地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当地的小农拥有领先其它产区的经验和技术,所以该产区的咖啡会有着更加出众的品质,是当前精品咖啡圈里的“当红炸子鸡”。
产区介绍:
暂无介绍
冲煮建议:
滤杯:V60 水温:92-93℃ 粉量:15g 粉水比例:1:15 研磨度:细砂糖大小 (20号筛碗筛粉到78%) 三段式注水:用咖啡粉两倍的水将粉床湿润,形成一个鼓包闷蒸30s,然后小水流由内至外绕圈注水至125g时分段,等粉床下降至滤杯一半的位置,继续同样细水流注入第三段到225g,直到全部咖啡液过滤完取走滤杯,时间约2分钟。
风味杯侧报告:
在杯测时,前街感受到这款秘鲁瑰夏的干香十分浓郁,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白色花香、莓果、话梅,以及柑橘类的香气。在注入热水后,能闻到如同蜜桃和焦糖的甜香。
其他推荐 更多>
咖评最新评论 更多>
埃塞俄比亚瑰夏村绿标日晒咖啡豆
5
味道好才是真的好
咖啡入门精选-云南小粒卡蒂姆水洗咖啡豆
3.5
不错
咖啡入门精选-哥斯达黎加塔拉珠水洗咖啡豆
3
可能是我技术问题,手冲不加奶咖啡比较酸苦,加奶后味道干净清新,比较均衡。
埃塞俄比亚西达摩罕贝拉花魁咖啡豆
4
高温区风味整体以酸为主,苦味也比较明显,一般。但冷却后,中温区时甜味突出,苦感减少,醇厚度增加,冷却到30度左右时,终于明白这支豆子为什么叫花魁,果香味突出,入口百花齐放,百果争宠,余韵留长!
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果丁丁合作社咖啡豆
5
没人评论啊!啦啦啦啦啦
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爱缦妮米处理咖啡豆
3
用了龙哥的印尼之海 和千咖咖啡的这款豆子 味道的确不同 在v60和蛋糕杯都试了 v60会有印尼猫屎独特的味道 但是甜度没激发出来 蛋糕杯却很好的激发了 酸度在蛋糕杯上会更加柔和 总体来说 蛋糕杯做这款完胜
带着你,不管你在哪里!我们提供伟大的功能,以帮助您找到新的,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