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是什么豆子啊,怎么风味那么独特的,有酒香、有发酵味、味道还那么浓烈的,我喝的咖啡吧!怎么感觉不像是在喝咖啡的~~嘿嘿~这就要说一下咖啡的处理法了,要知道,咖啡除了在冲煮与烘焙,咖啡生豆的处理法也对咖啡风味有着巨大的影响。今日就来盘盘你所知道或者你不知道的咖啡处理法有哪些?
先来看看咖啡豆是怎么来的吧,先来看看图片~
从外往内大致上可以分为果皮、果肉、果胶层、硬壳(或称为羊皮层)、银皮、以及最内层的咖啡豆种子,之后通过各种处理方法去掉外面的这些果皮果肉果胶最后送到人们手里就是最内层的那颗咖啡豆种子,最后经过烘焙,经过器具萃取就成了我们平时喝的咖啡的啦~是不是突然有种秒懂的感觉~嘻嘻~
好了~回归正题,先来看看咖啡生豆的处理法。
| 日晒处理法
日晒处理法,一种最原始,最古老处理法,日晒处理法成本较低,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处理法,日晒处理是只需通过大量的晾晒,将咖啡的含水量降低。
优点:
在恰当处理的前提下,醇厚度较好,甜度较高,增加了水果风味,如我们常常喝到日晒的豆子常常拥有有成熟的草莓、蓝莓、莓果类的香气或者成熟水果的香气、发酵的酒香。
缺点:
但处理不当,就容易破坏咖啡的品质,容易出现不好的味道,比如泥土、发酵味、野性味等等,因为咖啡晒在地上,完全开放在周围的环境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过像日晒这种依赖天气的处理法,干燥程度难以控制在日晒过程中容易混进杂味,同时因为果肉未被去除,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稳定性不足。

咖啡风味:拥有有成熟的草莓、蓝莓、莓果类的香气或者成熟水果的香气、发酵的酒香。
| 水洗处理法
一、选豆
将采收的果实放在装水的水槽里,浸泡约24小时。
二、去除果肉
这时成熟的果实会沉下去,而未熟和过熟的果实会浮上来,可加以剔除再使用机器将果皮与果肉除去,只剩下包着内果皮的咖啡豆。
三、发酵
这时,豆子的外面还有一层黏膜,水洗的过程就是要洗净这层黏膜而黏膜的附着力很强,并不容易去除,必须放在槽内约18-36小时,使其发酵,并分解黏膜。发酵的方法有两种,即湿行发酵与干式发酵,顾名思义,前者加水,后者不加水。发酵的过程中,种子和内部的果肉会产生特殊的变化,这是水洗法之中最影响咖啡风味的一个步骤。使用水洗法的农场一定要建造水洗池,并能够引进源源不绝的活水。处理时,是将完成发酵的豆子放入池内,来回推移,利用豆子的摩擦与流水的力量将咖啡豆洗到光滑洁净。
四、水洗
五、干燥
完成干燥的豆子便可以放在仓库里储存,或者交给工厂进行脱壳,除去内果皮与银膜。
这种水洗法能通过每个步骤去除杂质(石头或垃圾等)与瑕疵豆,因此从生豆上看外形都比较一致,普遍被视为高品质咖啡,交易价格也较自然干燥法精制的咖啡豆高,但水洗处理的咖啡最大的缺点在于,发酵过程中咖啡豆容易沾染上发酵的臭味。如果豆子沾上了发酵味,绝大多数是因为发酵槽缺乏管理维护的关系,虽然将内果皮上带着黏膜的咖啡豆浸泡在发酵槽中一个晚上就能够去除黏膜,但若是发酵槽中的微生物产生变化,会导致咖啡豆沾上发酵味,而且咖啡水洗法的设备成本较高,水洗的步骤也相当费工夫,生产成本也就相对提高了,但由于经过了水洗,咖啡品质更加稳定。
咖啡风味:能保留一支豆子的咖啡本味,它更加强了咖啡的明亮度也就是酸度,以及特殊的果香。

| 半日晒
是介于日晒、水洗两种处理之间的方法,可以再分两类:去皮日晒法及蜜处理法。两类处理法基本上十分相似,都是先如同水洗处理一般,去除咖啡樱桃的外皮,但跳过水洗处理的“水池发酵、清水冲洗”过程,直接拿到阳光下嚗晒。虽然看来方法差不多,却因为其中一项重要差异,造成两种大不相同的风味,值得分开来说明。
这种处理法使用的水量比水洗法少得多,而且部分作法类似水洗处理(去果皮及果肉),部分作法类似日晒处理(不经水池发酵),所以也被称为半水洗法(semi-washed method)。
| 湿刨法

说到湿刨法就不得不提一下羊蹄豆了!如果有去观察曼特宁的生豆就会发现存在着不少的羊蹄豆。由于半硬半软的潮湿生豆在刨除种壳时,容易被机械力压伤,豆子容易受创裂开如羊蹄状,这就是为何苏门答腊出现羊蹄豆比率较高的原因。

蜜处理过程:带着黏膜进行日晒干燥的生豆制成过程。在咖啡豆去掉外层的果肉以后,会有层粘稠状的胶状物。在传统的水洗处理法中会用清水把它洗去,但是因为有些高海拔产地的水资源限制,所以就诞生了这种直接带着果胶晒干的方式。
蜜处理的咖啡,比水洗的甜度更高,糖分含量较高,醇厚度也会相对更高。(前提是在同一个烘焙度的对比下)
根据果胶刨除的厚薄程度、日晒时间长短(或晾晒厚薄程度),晾晒时翻动频率等,蜜处理又区分为黑蜜、红蜜、橙蜜、黄蜜、白蜜。
根据果胶刨除的厚薄程度:
黑蜜:几乎不去除果胶,因此干燥用时最久,需要持续14天以上,过程中为避免干燥太快,会用遮盖物挡住太强烈的阳光,以让糖分转换更充分。
红蜜:去除25%果胶(各庄园具体做法有差异),日晒持续12天左右,过程中也可能用到遮光棚
黄蜜:去除40%果胶,接受最多光照干燥,持续8天左右 。
有些产区和庄园则根据晾晒厚度和翻动次数不同来区分,比如黄蜜和白蜜,均保留20-30%的果胶的情况下:
黄蜜:厚层晾晒,翻动次数少,晾晒用时长;
白蜜:薄层晾晒,翻动次数多,晾晒用时短。
咖啡风味:保留了水洗法的干净,尽管没有水洗处理的明亮,但在口感方面却增加了甜度与焦糖口感。
|肯尼亚式72小时发酵水洗处理法
发源于肯尼亚采取发酵后洗净的循环重复处理法,采收当日后制,筛选最优质的樱桃进行去皮、发酵,发酵时间为24小时,24小时后使用干净的河水洗净。接着,再度以干净河水发酵24小时,再洗净,经过重复3次循环,达到72小时,因此称为肯尼亚式72小时发酵水洗处理法,简称【K72】。
具体流程 :
第一次水洗与发酵
选出优质而且熟度够的果实以后,将果皮去除,进行水洗浸泡,让生豆外层附著的果胶黏液进行发酵作用。果胶有天然的糖分和醇类,它们对咖啡的甜度发展、酸度和整体风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发酵时间长达24小时,发酵后能去除掉80-90%的果胶,只留下咖啡豆子里的风味;
第二次水洗与发酵
接著进入第二次水洗发酵程序,前阶段的咖啡豆清洗干净后,再度浸泡于水中24-48小时。这个过程会增加蛋白质与氨基酸,咖啡豆的酸度因此产生了复杂细腻的层次口感。最后,清除掉所有剩下的果胶,将咖啡豆移到架高的棚架上进行日晒干燥。
时间长达24小时,发酵后能去除掉80——90%的果胶,只留下咖啡豆子里的风味。
最后,清除掉所有剩下的果胶,将咖啡豆移到架高的棚架上进行日晒干燥,干燥时间长短视天气状况而定,一般约需5——10天来完成。
咖啡风味:有强烈的果酸,有细腻的层次感,豆子明亮、干净却又饱满的风味。

| 厌氧发酵处理法



咖啡风味:有惊艳的香气,浓稠的口感,浓郁的气酒香。
| 葡萄干蜜处理法

咖啡风味:有白葡萄酒的香气和较为平衡的果酸,发酵的香气比较浓郁明显且余韵甜感十足。

|动物体内发酵法
咖啡风味:有独特的发酵味,口感醇香,偏坚果带、巧克力。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10-27 23: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