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
虹吸式咖啡壶 Siphon Syphon Vacuum pot 虹吸壶2虹吸式咖啡壶历史 1830年代早期德国人利用玻璃吹制咖啡壶具 柏林人Loeff的设计被法国人Richard复制取得的专利造型 1935年法国人Boulang注册专利的设计 1937年法国Alsace地区人士Beunat注册专利的设计 法国人Richard学习德国人的技术,开发出全玻璃的虹吸壶1938于 法国申请专利31850年代报端的漫画,显示欧 洲人对于虹吸式咖啡的疯狂4咖啡萃取的元素水 水量 水质 咖啡粉 粉量 颗粒粗细 萃取温度 搅拌程度 萃取时间5水 水质 不可含有氯离子 使用矿泉水,勿使用蒸馏水 水中总固体含量介于50——200ppm为佳6咖啡用量 咖啡:水=1:12——1:20 常见咖啡瓢,每一平满瓢,约7——11公克咖啡熟豆(因烘焙 度,咖啡豆密度而异) 建议粉/水用量:每120cc用一平满瓢咖啡熟豆7咖啡粉量 咖啡内含的化学成分有不同的溶解度 随著萃取时间的进行,不同的成份逐 个溶解出来 最先被溶解萃取出来的成分偏酸 可溶成分中最后被溶解出来的成分偏苦涩 适当的萃取量是将咖啡颗粒中的成分 萃取出18——22%时,可以达到一般人喜 欢的成分组成 咖啡的浓度在1.15%——1.35%是大多数人 觉得浓淡适中的条件8咖啡颗粒粗细 咖啡颗粒形状 渗透程度均匀,萃取平均 正立方体最佳 咖啡颗粒大小 美规20号标准筛 正方型孔径0.84公厘9咖啡颗粒大小与咖啡滋味口感10萃取温度与咖啡滋味口感略强中度强 度中弱弱酸度 涩味 黏稠度 刺激性11萃取温度 为使咖啡的强度,滋味,香气与浓度达到平衡稳定 建议虹吸壶咖啡的萃取温度为90-92°C12搅拌 目地 使咖啡颗粒湿润浸透 将咖啡溶解物质榨取,使其离开咖啡颗粒 虹吸壶的搅拌来源 水流 (turbulence)搅动 手工搅动13虹吸壶的搅拌来源(一) : 水流搅动14水流控制 利用瓦斯炉火力的调节,调整下 壶余水的沸腾程度,达到控制蒸 气量的产生,进而控制上壶水流 搅动的程度 利用稳定的火力所产生稳定的蒸 气量,提供稳定的搅拌,使咖啡 的萃取稳定15虹吸壶搅拌来源(二) : 手工搅动 利用搅拌棒拨动上壶的咖啡粉 手工搅动的时机与目的 倒粉入上壶后○ 使咖啡粉尽快浸透,均匀湿润○ 建议下壶水经加热上升到上壶后,调整火力,维持上壶的水不会掉回下壶 的最小火力后,静置30——60秒,让水温稳定后,再倒粉,以使萃取条件稳 定 结束萃取前○ 将溶解的咖啡液体榨离咖啡颗粒○ 使用离心力原理,将溶解的咖啡液体甩离开咖啡颗粒,离心力越大,越容 易甩出来,甩出来越多16萃取时间长短 萃取过程,咖啡可溶性物质依各自的溶解度不同,随时间 长短而逐一溶解出来。 溶解出来的咖啡成份,依下列次序出现 酸酸涩苦苦涩 建议萃取的时间控制在”酸涩苦”之间,使咖啡兼具 “酸”所带给咖啡的变化性, “酸涩”带给咖啡的刺激性 “苦”带给咖啡的代表性17萃取时间掌控 火源的移除时间 压力梯度的变化 加热过程中,密闭的下壶因水蒸气产生,形成高于大气压的正压,将水挤出到上壶 火源移除后,密闭的下壶因水蒸气凝结,体积缩小,形成低于大气压力的负压,将水吸回下壶 温度梯度的变化 上壶的水回吸到下壶的过程,遇到下壶底部因火源加热部位的温度高于上壶,产生下热上冷的向上(逆向)温度梯度,减缓回吸的速度,延长萃取的时间 控制压力与温度梯度 湿布包覆下壶上半部,降低下壶内温度,加速水蒸气凝结,加速负压产生,加大压力差 然后再以湿布摸触火源加热部位,降低玻璃温度,使其低于上壶的水温,产生下冷上热的向下 (正向)温度梯度,与压力梯度共同牵引上壶的水回流到下壶 负压越大,下向温度梯度越大,回吸的力量越大,萃取的时间就越短 18咖啡口感(body)的控制 因为使用滤布或滤纸,吸附过滤咖啡的纤维与油脂,造成咖啡缺乏口感(body) 减少被过滤的纤维与油脂,就可以提高咖啡的口感 虹吸式咖啡壶过滤机制 滤布/滤纸 咖啡粉渣19虹吸式咖啡壶过滤控制 滤布/滤纸孔隙大小 只要不让粉渣落回下壶,越大越好 滤环紧扣程度 只要不让粉渣落回下壶,越松越好 咖啡粉渣 尽量不要使咖啡粉渣产生过滤现象 透过手工搅动,产生离心力的过程,让粉渣集中到滤环的中 心,产生冰激凌球状构造,就可减少粉渣的过滤作用20冰激凌状咖啡粉渣21现场示范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6-10 22: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