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些刚入门的手冲爱好者来说,咖啡闷蒸时的“膨胀度”,冲煮结束后粉床演变出的“深坑”,总是能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仿佛一杯好的手冲咖啡,就必须具备这两个冲煮现象!没有这两样东西,冲出来的咖啡就不太美味?

但往往,在尝试过后就会有很多朋友发现,这些现象并没有那么容易出现!那么今天,前街就来分享一下,“深坑”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深坑”是否真的能够代表一杯咖啡的好与坏!首先,我们先来观摩一下,“深坑”状的粉床是长什么样的!

粉床凹陷较深、均匀!不仅是小白朋友,还是很多咖啡师梦寐以求的粉坑!想起前街一位朋友在刚踏入咖啡领域的时候,他的前辈每每冲出深坑状的粉床时,总会记得向这位朋友“分享一下”(炫耀!就是炫耀!!)。也许,这就是很多小白朋友会被深坑吸引的原因!但,要冲出这样的粉坑,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只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就能够拥有一个“深邃,且均匀”的深坑啦!这是最容易使粉床出现深坑的条件!如果你使用深烘焙的咖啡豆进行冲煮,那么,它将会比浅烘豆冲煮出深坑的概率要多得多!

这个原理主要围绕的便是咖啡的密度!当烘焙程度越深的时候,咖啡豆膨胀的体积就越大,密度就越小,质量就越发疏松!也就是说,在烘焙前,两颗同样密度、同样体积的咖啡豆,在受到不同烘焙后,会因为烘焙程度的不同而演变出不一样的体积与密度!烘焙较浅的由于没有经过太多的发展,体积较小,质地硬!烘焙较深的因为发展较多,体积较大、质地松!

因此,深烘焙的豆子会在冲煮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膨胀幅度!而且,由于它的重量均匀分布到了体积上,所以研磨出来的颗粒会更轻。相较于容易堆积在滤杯底部的浅烘豆,深烘豆会更喜欢漂浮在液面上(因为轻),底部堆积的粉量较少!而这些漂浮的颗粒会在水位下降的时候慢慢向周边扩散,而不是向下方堆积!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坑洞就会比较深、粉墙厚实,深坑就此形成。当然,粉量的多少也可以是粉坑大小的影响原因!当你粉量较少的时候,也就难以满足形成坑洞的条件,毕竟“建筑材料”都不够,哪里来的物资建造高墙?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粉量,来弥补这个问题!粉量一多,自然就能够更容易的造出深坑!上面都是物质层面的条件,而这一条便是技术层面的条件了。光有物质层面的条件还不够,随意注水有概率冲刷到滤杯的杯壁,使附着在杯壁上的咖啡粉被“削掉”一部分,这些被冲下来的咖啡粉将会填补、堆积于中心!最终导致冲出来的粉床呈现出来的不是深坑,而是一马平川!

因此,想要构成粉坑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在注水的时候最好以滤杯的中心点为注水核心,这个部分堆积的咖啡粉是最多的,我们只需将这部分咖啡粉冲开,就能够获取一个舒适的粉坑啦!这一点跟第一条是一个道理!越新鲜的豆子拥有的二氧化碳就越充沛,能够膨胀的幅度就越高!因此,越新鲜的豆子能够冲出的坑洞就越深!

是不是非常简单!甚至连还没有养好的豆子都能够冲出深坑,说明什么?说明冲出“深坑”并不能代表你这杯咖啡就一定是好喝的。粉坑的形状不管如何,它只能够代表的是你注水的方式是否正确,而非味道好坏!如果你注水不当,像是冲刷到杯壁,粉坑出现“平坑”或“断层”的形态,那么,我们就需要调整一下注水的方式了!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12-12 19: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