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杯」,在手冲咖啡的制作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支撑滤纸过滤咖啡液,还会因为它的设计、大小、材质对冲煮造成影响,进而改变咖啡的最终味道。前两者前街已经谈论过非常多次,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滤杯的「材质」,谈论一下它是如何对咖啡冲煮造成影响的吧~那肯定是价格啊~先抛开价格不谈,不同材质滤杯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温度把控。毕竟呢,每种材质的导热率(Thermal conductivity)和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都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物体之间传递(带走)热能的速度。两个相互碰撞的物体,最终将会拥有相同的温度,导热率越高,温度达成一致的速度就越快!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生活中,触碰到某种物品感受到它的温热或是冰冷时,并不是因为来自这个物体的实际温度。而是由它,从我们这里吸收,或是传递了热能 。当这件物体的导热率越高时,它能够吸收或带走热能的速度就越快。我们可以想象,触碰到一块100°C的金属和一块100°C的橡胶块,虽然都会烫手,但一定,金属会让我们更快的感觉到烫,因为,它的导热率会更高。将这个说法应用在冲煮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在冲煮时会使用热水将咖啡粉里的芳香物质萃取出来,而热水会顺着咖啡粉接触到滤杯,此时的滤杯由于跟热水的温差过大,会将热水的热能进行汲取!当滤杯的导热率越高时,它吸收热水的热能速度就越快。比热容就很好理解啦,就是物体的热能容量。当我们想要将一件物品提升到一定的温度时,物体的热容越高,它提升所需的温度就越多。打个比方,预热材质不一样的咖啡杯,陶瓷和金属,金属咖啡杯往往在接触到热能的瞬间就达到了目标的温度,而陶瓷,必须要在热能长时间的烘烤下,才能够达到目标温度,这就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其次,比热容的高低还决定了储热能力,比热容越低的物品,它的散热能力就越强,换言之就是保温能力越差。
而当我们明白了以上两点,那么就能够了解,滤杯的材质时如何影响萃取的了!当热水从咖啡粉传播到滤杯上的时候,滤杯就会开始汲取热水的热量,直到滤杯本身的温度与热水达成一致才会停止汲取,而这主要取决于滤杯的导热率和比热容。当滤杯的热容量越高时,汲取的热能就会越多,相对的,热水的热能会随之下降,也就相当于,热水的萃取效率也会随之降低,最终对萃取造成影响。目前市面上滤杯较为常用的材质有:树脂、玻璃、陶瓷、金属。它们按照导热速度的排名为:金属>陶瓷>玻璃>树脂,比热容的排名为:树脂>陶瓷>玻璃>金属(这跟它们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以上的理论结合这条公式,我们就可以得出不同材质滤杯的特点:金属滤杯的导热速度快,且比热容不高,所以即便在没有预热的情况下进行冲煮,它也并不会带走过多的热能,也就是不会太影响热水的萃取效率;但如果将它进行预热,它会由于散热快的关系,导致预热的效果很快就会消散。因此,如果需要对它进行预热,那么就要在预热后尽快投入冲煮。
陶瓷滤杯的导热速度同样是比较快的,但由于它的比热容较高,所以在没有预热的情况下,它会汲取热水大量的热能,减少热水的萃取效率继而使整体的萃取产生差异;但如果它在冲煮前得到了充分的预热,那么就会由于散热慢的关系使其全程都能够拥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让整个冲煮拥有更高的萃取效率。当然啦,这很容易会导致咖啡过萃。
玻璃滤杯则由于导热率较慢,热容量不高,所以它并不会对于热水的萃取效率有过大的影响。
树脂滤杯就比较特别啦!虽然它的热容量较高,但由于它吸热极慢,所以它并不会太影响水温。即便没有预热,它也不会对萃取用的水温有太大的影响。
所以通过以上我们就能够知道,各种材质的滤杯是如何影响冲煮的。前街在这里还要提醒一点:即便都是V60(或是其他滤杯),但由于不同材质所使用的制作工艺不同,滤杯的设计并非完全一致。
打个比方:都是V60,金属V60的下水速度会比陶瓷V60更快,陶瓷V60的下水速度会比树脂V60更快。这是由于工艺的不同,导致它们的导流骨凸显程度、滤杯的整体大小有着一定的出入。因此,我们并不能完全套用网上的萃取公式来冲煮咖啡,因为材质的不同,会对萃取效率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5-21 18: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