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粉量会是一个比较固定的参数。毕竟它不用,也不会因为咖啡豆的烘焙程度深浅而进行改变,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固定使用一个粉量进行冲煮。

但如果有些时候,我们突然需要加大粉量进行冲煮,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发现,冲出来的咖啡味道跟平常冲煮出来的不太一样!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看过《为什么单人份的手冲,总用15g?》这篇文章的朋友就能够知道,是因为粉床厚度的变化导致冲煮产生了差异。无论是什么形状的滤杯,咖啡粉量的增加会同步提升粉床在滤杯里的厚度。咖啡粉量越多,粉床也就越厚。我们可以看一下15g和20g粉在同一型号滤杯里的对比。
粉床越厚意味着热水需要穿过更多的咖啡粉,萃取出更多的物质。同时,因为阻碍的增加,热水通过咖啡粉会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当粉量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时,如果依旧沿用原先的冲煮方式来进行冲煮,那么将会因为萃取时间过长,而容易产生过萃现象。这里指的冲煮方式是注水时的水流状态!大小水流、高低水位等。因此,我们在加大粉量进行冲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调整水流的状态。前街会比较建议使用更大的水流来抬高粉床,以此减少热水渗透的粉床厚度,同时还能够将咖啡粉平摊在滤杯上,从而更加均匀的被热水萃取,可谓是一举两得。但要注意的是,滤杯的容量是有限制的,所以我们并不能够无限制的增加粉量,而这也是加大粉量后,冲出来的咖啡味道会产生区别的一个因素。

滤杯有限制?限多少?
滤杯并不是能够无限容纳的,所以滤杯才会有着01、02的区分。01滤杯适合冲煮15~20g的咖啡粉(1~2人份),02滤杯则适合冲煮20~40g的咖啡粉(3~4人份),是01滤杯的两倍。而前街所说的有限并不是指滤杯对粉的容量,是滤杯对水的容量。我们在冲煮咖啡时会将整个冲煮流程分为数个段落,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2个以上。之所以要将注水区分开来不仅仅是为了闷蒸,还为了延长萃取的时间,以及滤杯无法容纳过多的水量。
因为我们在冲煮时注入的热水并不会一口气渗透出去,而是井然有序,依靠重力往下渗透。而在渗透的过程中,热水需要避开作为“阻碍”的咖啡粉,这就意味着热水可流动空间不多,如果在短时间内注入过多的热水,就会导致热水进行堆积。而粉量的提升会让热水根据粉水比同步增加,那么,同样的段落就需要因为粉量的增加,而导致需要注入更多的热水,这很容易就会超过滤杯的阈值。打个比方可能会更好懂一些:15g粉和25g粉的冲煮,同样都是三段式,同样都是1:15的粉水比例、01型号的V60滤杯。15g粉的冲煮在三段式的第二段需要注入的水量为总水量的50%,也就是110ml左右;而25g粉的冲煮同样在第二段需要注入总水量的50%,但它需要注入的水量则是接近190ml!假设下水速度较为缓慢,那么15g粉加上110ml热水恰好会处于滤杯的二分之一位置,而25g粉加上190ml的热水则刚好超过了滤杯容量的阈值。如果热水没有及时渗透,那么就会导致热水无法在第二段完全注入。同时,过多的热水会从顶部设有多段导流骨的位置渗出,形成旁路水!最终咖啡的味道很有可能就会又苦又淡。
所以说,如果你不想要让咖啡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在加大粉量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一下适配的滤杯。例如V60,当你使用了超过20g以上的粉量时,最好还是更换成02型号的大号V60,这样最为稳妥。而冲煮20g左右的咖啡粉,只需要改变一下冲煮的水流就可以啦!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7-08 17: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