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咖啡馆似乎是一个带有“小资”色彩的词,但在无论何地都能喝上咖啡的今天,大家为什么还要去咖啡馆呢?咖啡馆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在咖啡的背后,这些小馆还是人们感知“共处”的公共场所。事实上,咖啡馆也一定是社区中的趣味节点。
前几年,柳州的咖啡市场一直不缺品牌:上岛咖啡、老塞咖啡、韩先生咖啡、美咖、捷正咖啡、漫咖啡等占据了柳州咖啡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每一个咖啡厅都从一开始的休闲空间转变成为餐饮店,咖啡生意不再是主流,不断研发的小吃或主食才是主角。
说到咖啡馆,不得不谈及的还有星巴克。星巴克在柳州已经遍地开花,其成为巨头的必备条件有:连锁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和名人“带货”,星巴克变成了上班族午休或闲暇时放松的地方,甚至连路人都知道里面不点餐也可以坐着休息。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做到了“去咖啡化”:它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又不仅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
如同不断转型的商超百货,咖啡馆也在谋求升级,从咖啡服务商转向打造成新咖啡品牌。一些星巴克门店在下班时间段依然坐满了人,同时拥有此盛景的是位于柳江大桥头的美咖。在刚开业时它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它主打的是“咖啡+美食”的艺文派社交生活圈,这与其他咖啡品牌很相似。它能提供一个吃饭聊天的场所,但空间内并不会过于嘈杂,还有优雅且安静的音乐在低声播放。
而现在更多的咖啡馆采用的是如西西弗书店那样“书+文创+咖啡”的运行模式。店里的灯光和桌椅更适合放松和阅读,除了翻阅书本以外,也有很多人在这工作、学习,几乎不会有人大声喧哗。这是在咖啡馆模式的定制风格上进行品牌基础升级——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空间或者是文化消费品牌呼之欲出。
事实上,当咖啡店与书店等业态合作形成复合型业态后,咖啡馆就已经脱离了原本只做特定人群生意的定位,而需要考虑一个更大众的消费群体。除此以外,咖啡馆还会有更多的作用,在所有业态都走向互联网时,咖啡馆也没有错过这条道路。此外,还有主打外卖的小型咖啡馆、主打简餐的咖啡馆、拥有丰富产品的社区型高档咖啡厅、主打甜品和饮料的甜品店型咖啡馆、咖啡馆创业孵化基地等。
随着咖啡馆行业的迭代并趋于成熟,有业内人士认为,比起新场景,产品的稳定性可能更具吸引力,国内咖啡产业普遍需要加强供应链和品控管理,形成自己的品控标准和研发能力。将来,咖啡馆还会变成一个更有活力的文化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能得到充分挖掘,产生聚合,用文化与场景连接人和生活与城市的关系,释放新的业态能量。
转载自:柳州日报数字报
作者:邱诗俨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4-11 2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