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標準是,“表面要能反光”。這個說法是很客觀而且直接的,至少它可以做為一個標准通過肉眼看出來。
第二個標準是:表面沒有一粒粗泡沫。這個需要很到位的奶泡控制能力,當然這也是反光的前提。那什麼是粗泡沫呢?如果非要給它下一個定義的話,我認為大於直徑1mm的都叫粗泡沫了。
打發出的奶泡越細膩,則單個奶泡中所含空氣越少,密度高,浮力小;打發出的奶泡越粗糙,則單個奶泡中所含空氣越少,密度低,浮力大。如打發出的奶泡較為粗糙,奶泡會快速浮於牛奶表面,融合度較低;如打發出的奶泡較為細膩,奶泡浮於牛奶表面的速度會緩慢,融合度較高。
第三個標準是:在加奶量一致的情況下(都加在缸嘴底部的位置),不管打六成滿還是七、八、九成或全滿,打出的溫度要一致,不能以溫度的高低來調節奶泡的多少。
第四個標準是:做兩杯cappuccino,以WBC標準杯做,奶泡倒入杯后,拉花缸裡一滴不剩。這個標準如果再昇華一點即變為:要多少奶泡,就只打多少奶泡(macchiato等微量奶泡除外),這很難練,需要老長時間。
以上這四個標準做到了,在視覺、手感和技術上,起碼它算是一缸不錯的奶泡了。前面還說到一個聽覺,這取決於牛奶,打奶泡時,一定要聽進氣的的“吱吱”聲,這才能保證奶泡在杯中的持久力。
對於咖啡拉花,奶泡與牛奶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嗎?
是的,奶泡與牛奶的融合度越高,拉花圖案線條就會越清晰、細膩;反之,拉花圖案線條就會越模糊、粗糙。
對於咖啡的口感,奶泡與牛奶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嗎?
是的,奶泡與牛奶的融合度高,代表著咖啡的口感細膩順滑,比融合度低的奶泡製作出的咖啡更勝一籌。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4-14 12: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