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咖啡的品味等级
咖啡的品味主要有四个等级:
1.甘:甘味是烘焙咖啡豆子时加糖,焦糖成分让煮出的咖啡有甘草味。
2.酸:酸是豆子中含有一般误称为“咖啡单尼酸”的化合物成分。有的豆子,陈年之后酸味会减少,最后会完全消失。
3.苦:苦是在烘焙豆子时分解出来的产物。煮咖啡时,咖啡豆中的可溶解矿物质分解过多,就会有苦味。
4.中性:中性豆子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综合豆方面,特别受欢迎。
按咖啡产地海拔高度分级
这样的分级标准主要是因为高海拔生产的咖啡品质上一般会比低海拔产高一些,因为海拔高温度低,咖啡生产缓慢有利于美好物质的积累。并且成熟度高的生豆在烘焙时膨胀性好,有利于烘焙,品质也更稳定些。
目前采用此分级标准的咖啡生产国有,危地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中南美洲国家。以危地马拉为例,最高级的咖啡称为SHB(Strictly Hard Bean的缩写)极硬豆,种植在海拔1350m以上的地方,其次为HB(HardBean)硬豆,种植海拔在1200m——1400m,还有SH(Semi Hard Bean)稍硬豆,EPW(Extra Prime Washed)特优质水洗豆,PW(Prime Washed)优质水洗豆,EGW(Extra Good Washed)特良质水洗豆,GW(Good Washed)良质水洗豆,分别的种植海拔是1200m,1000m左右,800m左右,600m——800m,600m以下,之前再公众号上也有专讲过危地马拉的分级。
咖啡的分级与分类
为了使品质好的咖啡豆与品质差的咖啡豆能够区分开来,我们不得不将咖啡进行分级。咖啡分级通常会依据瑕疵率、豆目大小、海拔、生豆密度、处理标准等等来进行,因而更多情况下是综合多种标准来进行描述。
咖啡生豆分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过滤网号码来分,一种是标高来分。
以过滤网号码来分,大小以筛目为单位(size)。
圆豆一般比平豆小些,圆豆在8-13之间,平豆在12-29之间。
8,9,10...12,13...18...29 => 小,中,普通...准大...大,特大。号越大,豆越大。比如SC-19,就是19号豆。
以标高分等级:
依照栽培地的海拔标高,可分为七个等级。一般而言,高地豆较低地豆的品质佳,而且因运费增加,价格也较高。
序号 等 级 缩 写 标 高
1 精选良质豆 S.H.B 4500~
2 上等咖啡豆 H.B 4000~4500
3 中等咖啡豆 S.H 3500~4000
4 特级上等水洗咖啡豆 E.P.W 3000~3500
5 上等水洗咖啡豆 P.W 2500~3000
6 特优水洗咖啡豆 E.G.W 2000~2500
7 优质水洗咖啡豆 G.W ~2000
-按瑕疵率分级
美国标准USP
US preparation
欧洲标准EP
Euro preparation
极品标准GP
Gourmet preparation
许多国家都有USP、EP与GP标准,USPEP相对更为常见。欧洲与美国标准是针对于生豆的瑕疵或豆目来进行具体要求而形成标准,有时也会有其他标准在其中,由于不同国家标准不同就不做具体赘述。一般情况下而言,EP标准高于USP标准。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4-23 15: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