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咖啡树品种的分类:① 按大的品种,咖啡可简单分为阿拉比卡种和罗布斯塔种。通常情况下,阿拉比卡的口味优于罗布斯塔(实际不能这样简单地一概而论),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某连锁快餐声称采用 100% 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但需要注意的是,阿拉比卡不一定代表了好咖啡,或者说多数的阿拉比卡咖啡豆距离优质还差得很远。
作为阿拉比卡品种的原生种。据说铁皮卡源自苏丹南部,在埃塞俄比亚逐渐兴盛,最终于公元7世纪左右在也门进行栽种,用于商业生产。铁皮卡的成熟果实为红色,树冠处的叶子呈现红铜色。该品种产量相对不高,抗病能力极差,但优秀的杯测品质却让它红遍全球。
波旁(英文名Bourbon)
波旁是原生帝比卡种在留尼汪岛基因突变的产物,也是诸多拉美流行咖啡种——包括卡杜拉、卡杜艾、帕卡斯、新世界等——的父系甚至祖父系品种。波旁在今天的拉丁美洲依然广受欢迎,更远渡重洋来到非洲,在卢旺达和布隆迪扎根落脚。波旁的成熟果实大多为红色,也有黄色或橙色的变种。波旁的产量比帝比卡高20%——30%左右;虽然风味略甜、有时平衡感更佳,但这两个品种的咖啡总体来说非常接近。
卡杜拉(英文Caturra)
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巴西卡杜拉城的附近发现了波旁的某基因突变种,遂将之命名为卡杜拉。卡杜拉产量很高,紧凑型的植株也便于采摘,但如果在海拔较低的环境种植,这一特性反而成了它自己的最大敌人——咖啡在此会变得相当轻,因此果实自身的重量就能压死植株。如果种植于高海拔环境(1200米以上),卡杜拉的咖啡品质和产量都能更有保证。卡杜拉是中美洲咖啡带的常见品种。
卡杜艾(英文Catuai)
巴西于20世纪50年代培育出卡杜艾,它是卡杜拉和新世界的杂交种,抗病性强、产量高。同卡杜拉相似,卡杜艾的成熟果实也天然分为红色和黄色。卡杜艾以酸度浑厚闻名,是大多数中美洲国家的常见品种。
瑰夏(英文Geisha)
瑰夏有种异军突起的感觉,这两年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早些年,还不大能看得到瑰夏豆。瑰夏果实和叶子略显瘦长的瑰夏是帝比卡的基因突变种,据称原产于埃塞俄比亚西南的小城瑰夏。20世纪30年代,瑰夏的种子被运往坦桑尼亚,50年代又远赴哥斯达黎加。这两个国家是瑰夏在巴拿马以外仅有的重要种植国。而巴拿马的瑰夏,则是无可争议的咖啡之后(人们习惯成蓝山为咖啡之王)。在从这两年进的瑰夏生豆来看,经过多次曲线调整,瑰夏豆的热带风味浓郁、柑橘和茶的特性明显,确实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豆子。
新世界(英文Mundo novo)
新世界(又称蒙多诺沃)是波旁与帝比卡的杂交种,首现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仍广受拉丁美洲咖啡生产国的欢迎。它的抗病性和产量均优于波旁和帝比卡,但代价是风味复杂度不足。
卡蒂姆(英文名Catimor)
卡蒂姆是卡杜拉和帝汶的杂交种。这种高抗病性的植株具有抵挡咖啡叶锈病的能力。提到这里,就难免想去说一下我们国家的云南咖啡,其实早期云南的咖啡豆是以阿拉比卡种为主,也是口感极好的原生种。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曾经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极高的赞誉。其实云南不管是从树种,地质,气候等各方面,都是能产出极高品质咖啡豆的地方,但是我们的生豆处理方式却十分落后,也导致云南豆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一向较低。后来因为雀巢咖啡的大规模订购,为了提高产量,加上速溶咖啡对品质要求较低的原因,云南开始大规模的砍掉阿拉比卡豆种,开始种植卡蒂姆。从此,云南咖啡也就成了低端咖啡的代名词。可喜的是近年来云南产区重新认识了质量的重要性,开始加大阿拉比卡种的种植比例,经过几年的成长期,目前云南咖啡豆的出品已经十分喜人。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6-01 14: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