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有位熟客来门店日常闲聊。过程中,他分享道,“我在XX咖啡的菜单上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咖啡名,叫短笛。”
“那你喝了吗?”
“我点了,是一杯挺精致的奶咖。味道挺不错的,有点像拿铁,又有点像Flat White!不过分量太少了。”
“那就对了,短笛只是它的小名,它的大名就叫小拿铁
”
“”
短笛咖啡在澳洲非常出名,其名气完全不亚于澳白。至于这个咖啡为什么叫短笛呢,其实又与翻译有关。短笛咖啡的外文名叫“Piccolo Latte”,是澳洲咖啡师沿用了意大利语来命名的,“Piccolo”在意大利语的意思是“小的”。因此这款咖啡真实的名字是叫做“小拿铁”,但是由于澳洲是英语区,按英文的直译就顺理成章地称为“短笛(拿铁)咖啡”。而无论从名字上或者从饮品的味道、结构上,短笛咖啡就是小号的拿铁咖啡,更准确地说,是1/2杯普通拿铁咖啡。
短笛咖啡(小拿铁)最早是烘焙师或咖啡师为了测试咖啡豆或者萃取参数而使用的。测试咖啡一般分为浓缩本身(或美式)与奶咖(拿铁为主)。由于只是测试其风味表现,如果按正式规格来制作拿铁的话,显得有些浪费且费时。
于是他们就利用分流手柄把一份浓缩咖啡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于直接品尝,另一份按比例制作成小份拿铁咖啡再品尝。有些时候,咖啡店的老板也会用这种方法做出小杯拿铁来让他的熟客们品尝新款咖啡豆。久而久之,小拿铁(短笛咖啡)就开始用于出品了,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花更少的价钱品尝一杯拿铁咖啡,而又不必担心大杯量带来的饱腹感,符合快速喝完就走人的咖啡文化。
也正因为除了小杯量之外与拿铁无异,所以短笛咖啡在国内比较罕见。但是要做好一杯能出品的小拿铁,难度绝对会比普通拿铁要高。
传统的短笛拿铁咖啡是使用3盎司(90ml)的玻璃杯,使用单份浓缩咖啡(20g或30ml)加上60ml的蒸牛奶融合而成。第一个难点在于60ml的牛奶打发成奶泡,很考验咖啡师的打奶泡技术。一些自认功力不足的咖啡师会选择多加入一些牛奶,降低难度,但这样做会浪费更多的物料。接着是融合与拉花,因为杯量实在是太小了,要做到融合均匀以及拉花,同样非常考验咖啡师的水平。
在推出市场后,一些咖啡店为了让短笛咖啡有更鲜明的特点,比如在基底上,有些咖啡店会使用Ristretto,这样做出来的短笛咖啡比拿铁的咖啡味更丰满、更香浓。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号:qjcoffeex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03-06 1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