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锥形滤杯还是扇形滤杯,底部要么属于一个镂空的点,不然就是带有底部的线!这让人不免生疑:“为什么滤杯的底部一定就要是点或者线呢?做一个平底的「面」不可以吗?
刚好,Kalita公司也是这么想的。前段时间我们说过,Kalita在1959年的时候通过“借鉴“,造出了三孔的扇形滤杯,奈何被出场即巅峰的—V60抢占了大部分的市场,所以,他们需要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滤杯来对抗V60这个”龙傲天“。于是,在2010年,Kalita便推出了「Wave」系列平底滤杯!但他们并不是推出首款平底滤杯的人。因为在Kalita推出之前,Melitta公司在1936年上市的滤杯使用的就是平底。再加上Kalita“借鉴”了Melitta扇形滤杯的前车之鉴...可以说,Melitta公司完全就是Kalita公司的标准模板。

以V60为首的锥形滤杯,它们的萃取重心主要是以突出这杯咖啡的特点为主,所以得到的咖啡层次分明,饱满。但常见的问题便是咖啡颗粒会大量堆积于滤杯中心,在闷蒸不当或者细粉过多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萃取问题。所以就有了锥形滤杯的辅助工具—「Lily Drip」的诞生,它能使中间的粉层均匀分布于四周,减少冲煮时萃取不当的问题。平底滤杯便不用担心咖啡颗粒的集中,因为底部是平坦的,所以颗粒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每一个角落。而且,由于空间较大,粉层相对于锥形滤杯来说会薄很多,热水能够更好的渗透到每一个咖啡颗粒!

平底滤杯的导流骨也很有意思!不管是我们常用的V60,或是前段时间谈论到的扇形滤杯,它们的导流肋骨都是分布于滤杯的杯壁上,而平底滤杯不同点就在于,它们有部分的导流骨是在滤杯底部的上方。

如果底部是完全平坦的状态,那么热水便会处于一个平面上,要从哪个孔位渗出全靠命运,下水十分缓慢!而在底部加上导流骨之后,热水便会获得引导,朝位置较低的孔位渗出,渗水速度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平底滤杯配合使用的便是蛋糕滤纸啦(也因此被称为蛋糕滤杯),因为滤纸与杯壁无法贴合的缘故,杯壁上的导流肋骨也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所以Kalita推出的滤杯杯壁采用的是环形肋骨。而我们在网上所看到带有导流骨的这个平底滤杯,便是我们开头所说的Melitta,在1936年推出的滤杯。

由于平底滤杯的杯壁没有导流肋骨,所以它的下水速度会比较慢,那么,我们就需要将研磨调粗一些!本次我们冲煮的豆子为哥伦比亚·分界线希爪,它有着紫色葡萄、百香果的酸甜调性。好了,接下来我们用平底滤杯来试试,它冲出来的希爪会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吧。

使用研磨:Ek43的10刻度,20号筛网的80%过筛率我们先注入粉的两倍水量(30ml)进行30秒的闷蒸,然后从中心开始注水,逐渐绕圈向外,再从外向内缓慢注入120ml热水,待水位即将见底时以同样的方式注入剩余的75ml热水,等待滴滤完毕即可!

冲煮时间为 2分05秒,V60冲煮的希爪时间在1分50秒左右。品鉴的感受让前街有点意外,因为大家对于平底滤杯冲出来的咖啡体验描述大都是偏均衡的。但前街喝完后,相较于印象中的均衡味道,平底滤杯冲出来的咖啡会更突出一些,风味都有很好的表现出来,而且口感整体较为醇厚。可以说,属于意料之外的好喝,大家有空在家可以试试啦~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3-11-20 16: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