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笛咖啡翻译自「Piccolo Latte」,「Piccolo」在英语中是“短笛”的意思,而在意大利语中有“小”的意思,因此短笛也会被称作“小拿铁”或“迷你拿铁”。如果你只是把短笛单纯地看作一杯迷你版的拿铁咖啡,那就太小看「Piccolo Latte」的含金量啦。
从幕后走向台前的短笛咖啡?
短笛的诞生最初并不是为了面对市场出品的,而是咖啡师(/烘焙师)为了测试咖啡豆或调试每日浓缩的萃取参数而使用的。一般在调试一款豆子时,需要分别品尝浓缩咖啡液的风味,以及与奶咖是否相协调这两个环节。如果每次都按照正常出品的规格制作,既容易摄入过量咖啡因而“醉啡”,又会因喝不完倒掉十分的浪费。(毕竟调试往往不是一次两次便能达到出品的要求)
于是他们便使用分流手柄将一份浓缩液分流成两份,一份直接品尝,另一份按比例制作成小号的拿铁咖啡再品尝。
在此之后,有些咖啡店的老板为了让他的熟客品尝新款咖啡豆,便采用这种方式制作出小杯量拿铁,以达测试市场的反馈以及需求的目的。久而久之,这种小拿铁(短笛咖啡)便正式登上了咖啡馆的菜单上了。
「短笛咖啡」的优势在于可以花更少的钱,在更短的时间品尝一杯拿铁咖啡,不仅符合国外迅速喝完就走人的咖啡文化,同时也不必担心因杯量太大导致饱腹感过强,因此得以快速流行于市并普及开来。
短笛“短”在哪里?
根据传统的短笛咖啡制作方式是,使用3盎司(90ml)的玻璃杯,用单份浓缩咖啡(20g/30ml)加上60ml牛奶奶泡,两者融合而成。拿铁的杯量一般在180~250ml左右,而短笛只有90ml左右。虽然短笛的杯量相对拿铁更小,但是想要做好一杯短笛十分考究咖啡师的基本功。
第一个难点在于将60ml的牛奶打发成奶泡,由于奶量较少而十分考究咖啡师打奶泡的技术。有些技术不足的咖啡师会选择多加入一些牛奶以方便打奶泡,也有咖啡师会选择更换小一号的奶缸。紧接着便是浓缩液与奶泡的融合和拉花,因为杯量实在太小,要做到融合均匀以及拉花,同样考验咖啡师的水平。
而在短笛面向市场以后,有些咖啡店为了让短笛在味道上具有更鲜明的特点,在浓缩液上尝试将单份的Espresso换成Ristretto(简单理解就是只萃取前中段的Espresso),将拼配豆换成单品咖啡豆;承载咖啡的容器也从透明玻璃杯换成各式精美的小杯子。
明明短笛杯量那么小,为啥卖那么贵???
短笛咖啡的优势除了在于它的小杯量以外,它还较容易喝出咖啡豆本身的味道,即在突出咖啡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牛奶带来的鲜甜滋味。有些咖啡豆需要搭配一定的牛奶才能展现出全部的魅力,所以有咖啡馆会为某一款咖啡豆“量身打造”而制作短笛咖啡。
从原料的使用上来看,虽然浓缩与牛奶用量变少了,但是作为基底的浓缩咖啡同样需要一份咖啡粉进行萃取,即便采用分流手柄分成两个shot,在出品杯量不大的情况下另一份shot就只能自行“内部消化”。如果使用单份粉碗的手柄,就需要再额外调试专用的萃取参数,似乎更加得不偿失。
前面也提过,短笛咖啡的制作比较考究咖啡师的打奶与拉花技巧,往往敢将短笛咖啡单独上架至菜单的独立咖啡馆,对于咖啡出品的品质以及稳定性有自己的要求,通常这种咖啡馆的价格也不会太低(毕竟凭手艺吃饭),也就不会专门将短笛、拿铁、澳白等奶咖类饮品分开单独定价。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1-28 18: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