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加雪菲」,是大部分人在谈论到埃塞俄比亚时,第一时间会联想到的一个产区。因为该产区的咖啡豆风味辨识度过高,所以耶加雪菲得以从西达摩里独立出来!并且,还出现了「耶加雪菲味」这样的描述。这让很多刚接触咖啡的小伙伴感到好奇:耶加雪啡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味道呢?所以今天前街就来分享一下,这个耶加雪菲味,到底是什么味道吧!
说起耶加雪菲味,我们不得不提到孕育出这独特味道的种植模式及地理环境。先来说说种植,耶加雪菲的农户大多采用的是庭院种植的模式来栽种咖啡树,这个模式指的是咖啡树会跟其他的经济农作物一块混种在农户的庭院里,这让咖啡能够更精细的被农户所照顾。然后便是种植的海拔!基本上,耶加雪菲平均的咖啡种植海拔会在1700米~2200米,年降雨量均为1300mm,这样的气候环境让咖啡树生长缓慢,咖啡果实有着更多的时间汲取养分,孕育出独特的咖啡风味。

但是,它的独特之处并非在一开始就能够展现出来。关于这一点,很大程度要归咎于当时粗糙的处理环节限制了咖啡豆的发挥!在耶加雪菲还没独立出来以前,它采用的咖啡处理方式跟其他埃塞产区一样,是较为粗糙的「日晒处理」。之所以粗糙,是因为当时埃塞整体较为落后,无法让咖啡拥有一个精致的处理环境。日晒处理其实就是将新鲜采摘的咖啡果实进行日晒干燥,干燥至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进行脱壳,随后取出咖啡生豆,完成处理!但问题的关键就出自于晾晒环节。我们现如今的晾晒环节是将咖啡豆平铺在高架床上,让其远离地面,使咖啡果实在日照发酵时能够减少尘土的污染。

但当时的埃塞咖农,则是直接将咖啡果实平铺在地上。而这个地上,可能会是在咖农自家的院子里、阳台的泥地上,甚至可能直接将咖啡果实铺在人来人往的土路。这导致咖啡豆常常会在晾晒时受到尘土的污染,使品质得到了降低,造就出了十分狂野的土腥味道。而咖啡原本的风味,就被这样的负面味道所掩盖。1972年,埃塞俄比亚政府为了能够提升国内的咖啡豆质量,从中南美洲引进了水洗处理并开设了一座水洗厂。而这座水洗处理厂,就设立于耶加雪菲。水洗处理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咖啡原本的风味,因为在处理的过程中,能够污染咖啡豆的机会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水洗处理厂在耶加雪菲设立以后,当地的咖啡豆能够甩开以往覆盖风味的负面因素,更好的绽放出自身的风味面貌:优雅的茉莉花香、明亮的柠檬酸质、以及绿茶的清新味道。这便是耶加雪菲咖啡在干净的水洗处理下,释放出来的优异风味。

由于水洗处理过于出众的效果,让耶加雪菲当地的咖农对所有的咖啡豆都采用了水洗处理。这导致耶加雪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主产水洗咖啡豆。随后,因为这独具一格的风味在西达摩的产区里过于耀眼,于是耶加雪菲便从中独立出来。在独立时,围绕在耶加雪菲小镇周边的四个产区也被一并划入了「耶加雪菲产区」里,它们分别是是北面Wenago(维娜果)产区、南面Kochere(科契尔)产区、西面Gelena(金雷纳)与Abaya(阿巴亚)产区。但前街需要提醒各位的是,耶加雪菲仅仅是在咖啡产区上独立出来,在行政划分上,它依旧归属于西达摩。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出耶加雪菲的花香果韵,所以现在用于单品咖啡的耶加豆子大都会采用中浅度的烘焙。

中浅烘焙的咖啡豆的特点就是质量较硬,萃取难度较高,所以我们就需要使用较细的研磨增加表面积,提高萃取效率。同时,由于浅烘豆的密度较高,比较容易出现堵塞下水的状况,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下水速度较快的V60滤杯,搭配温度较高的热水来完成一次快速的冲煮,以此让风味能够尽数萃出的同时,规避因为堵塞而过萃的负面状况!前街使用的参数如下:冲煮水温:92°C(研磨较粗的朋友请使用93°C)研磨刻度:Ek43的10刻度,20号筛网的85%过筛率。粉水比例:1:15(即15g粉,需要注入225ml热水)

我们先使用粉的两倍水量进行三十秒的闷蒸,将咖啡里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闷蒸结束后,使用均速绕大圈的方式注入第二段热水(120ml);待水位即将见底的时候,用匀速绕小圈的方式,注入最后一段热水(75ml);最后只要等待咖啡滴滤完毕,我们将其摇晃均匀后就可以享用咖啡啦!

冲煮用时2分09秒,萃取出来的咖啡风味表现为:茉莉花、柠檬、绿茶!风味突出但不刺激,余韵悠长,整体十分干净细腻。而这,便是咖啡爱好者口中常常出现的「耶加雪菲味」。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4-28 17: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