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不如行动,下面前街这就把一壶手冲咖啡里的每个萃取阶段拆解出来,然后逐一对比品尝,看看都有怎样的风味表现。
不同萃取阶段的风味表现
注水手法:四段式
闷蒸结束后,由内至外绕圈注入第二段,同时抬高粉层,目标水量为70ml,待滤杯内的水即将流干,立马换上第三个分享壶,把重量归零后继续注入第三段水,然后等待咖啡液滴滤……一直重复3次,直到全部注完目标水量,便可以顺利得到两组4个不同阶段的咖啡液了。
由于中途多了几个“换壶”和“去皮”的动作,所以总萃取时间会被拉长,肯尼亚咖啡的冲煮时间为2分18秒,前街云南铁皮卡的滴滤时间则是2分26秒。接下来,前街准备先逐杯品尝记录风味表现,再将它们全部混合后试喝。
萃取阶段 | 肯尼亚·麒麟雅加AA | 前街云南日晒铁皮卡 |
第一段(闷蒸) | 风味:莓果、李子、焦糖,口感浓厚,酸味和咸味突出 | 风味:坚果、焦糖、草本,浓度最高,以苦味和咸味为主 |
第二段 | 风味:葡萄、黑布林、乌梅汁、蔓越莓、淡花香,果汁感明显,但浓度还是偏高,余味微苦 | 风味:榛果曲奇饼干、巧克力、甘蔗汁、红提,风味清晰,但香气较沉,余韵短暂 |
第三段 | 风味:乌梅、山楂、柑橘、圆润茶感,香气淡雅,入口清甜 | 风味:巴旦木、雪梨、瓜果甜、大麦茶,浓度稍低一些,风味较弱 |
第四段 | 风味:橄榄酸、绿茶尾韵,整体味道寡淡,香气单薄 | 风味:杏仁、草本、茶感,浓度最低,像已经冲了很多泡的普洱茶 |
全部混合 | 风味:蔓越莓干、黑葡萄、雪梨茶,口感均衡适中,酸甜适中,果汁感良好 |
每段注水主要萃取什么物质?
结合上述的对比实验来看,第一段闷蒸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为咖啡粉提供排气吸水的过程,以便后续能得到均匀采取,同时也是作为获取酸味的第一步,只不过由于注入的水量较少,所以这部分的咖啡液浓度很高,显得风味浑浊且咸酸。
到了最后一段的水流冲刷环节,咖啡就会更为集中地释放出表达醇厚、回甘口感为主的可溶解物质。但随着萃取过程继续进行,甚至超出理想的冲煮时间(2分30秒以上),那些呈木味、杂味、发苦、发涩的尾段成分就会在这时跑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咖啡过萃了。
冲煮逻辑的应用
比如当我们拥有一包风味描述很甜的咖啡豆,想要充分萃取出咖啡中的甜,就需要在把控避免过萃的范围内,提高一定的萃取率,可以通过提高水温、调细研磨、延长冲煮时间,又或是增加后段的注水冲刷。
如果想冲出一款豆子的果汁感,在平常冲煮浅烘咖啡的参数下,可以将萃取重点放在果酸集中释出的前中段,以前街惯用的三段式、15克粉、1:15粉水比举例,不妨试试采取“30ml、130ml、65ml”的水量分配,再搭配大水流绕圈注入。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6-12 1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