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不是青蛙在叫,而是一位朋友在喝到一杯寡淡如水的咖啡后发出的惊叹反应。当然,前街也不排除有可能是某位单身人士

制作出来的咖啡味道过浓亦或是过淡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不仅仅是刚入门的小白,叱咤咖啡领域多年的老咖啡人也有一定几率会冲出不合口味的咖啡。所以,小白朋友们不用担心,这是一件“家常便饭”的事情。相较于味道过浓来说,冲出来的咖啡太淡,太水,是很多小白朋友会更频繁触发的情况。那么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调整呢?不知道没关系~前街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冲出来的咖啡寡淡,对应的解决方法又是啥吧!当你认为咖啡喝起来的味道寡淡的时候,便意味着这杯咖啡里的物质有些匮乏,它们无法支撑起足够的味道表现,于是便出现了咖啡味道寡淡,品尝起来有些空洞的不良体验。能够触发这种情况的因素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我们日常会挂在嘴边的:「萃取不足」。我们在萃取咖啡的时候,都会套用与该豆子相对应的萃取公式来进行萃取。因为存在于咖啡里的物质并非都是讨喜的,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控制参数,来限制这些不讨喜的物质释出。而时间、研磨、水温、粉水比例等参数就是我们需要控制的主要对象,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重要存在,在萃取环节,它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不同的萃取效率,以此让作为溶剂的水,能够适当适量的溶解出风味物质。

而如果,这道公式里的某一个参数出现了偏差,那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萃取效率,进而导致作为溶解剂的水无法萃取出足量的物质。然后咖啡就会因为物质过少,出现风味不突出、味道不明显的情况,这便是我们常说的「萃取不足」。萃取不足的咖啡除了味道寡淡以外,还会有可能会出现咸、涩等不良的负面体验。
像这种问题就很好解决,只需要找到影响萃取的那一个因素并给予修正就可以啦!前街依旧建议将时间作为判断的标准。例如说,前街冲煮一份15g的咖啡豆,热冲,冲煮时间会设定在2分钟左右。当冲煮所使用的时间远远低于两分钟的时候(相差超过10秒),便意味着很有可能是研磨太粗所导致,那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研磨进行调细,即可修正萃取不足的问题。而如果时间超过了两分钟还依旧寡淡,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水温太低所导致,那么这时候适当的去提升水温,便可以改善萃取不足的情况。(注:每个人所使用的器具、粉量都有所不同,前街这里是依照自己使用的器具和使用的粉量来制定的萃取时间,所以2分钟仅供参考~)
但如果,研磨或者水温是处于无法调控的情况下,像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提高其他的参数来修正缺失的萃取效率。比方说,研磨过粗,但因为是预磨或者是磨豆机没法再细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提高冲煮的水温,或者延长萃取的时间(分段、滤杯都可以解决),以此来得到更高的萃取率,减少研磨不够细带来的影响,以此类推,其他方面出现类似的情况也是一个道理。还有一种会造成咖啡寡淡的情况就是:咖啡的「浓度过低」,这跟萃取不足的咖啡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像前街在昨天的文章中说到,因为咖啡里的风味物质有限,当我们使用过多的热水来进行萃取的时候,不仅会将杂味等不该萃取的物质萃取出来,还会稀释掉咖啡的浓度。因为物质就那么多,水加的越多,就稀释的越淡。
(图片是分别使用1:17和1:15粉水比例进行萃取的咖啡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右边的咖啡因为水更少而更浓,汤色会更深一些。左边的咖啡则因为水更多,浓度被稀释,而导致汤色更淡一些)这种情况就很好解决啦!我们先品尝一下这杯寡淡的咖啡,看看有没有出现萃取过度的情况,就是咖啡里有没有杂味或者明显苦味。如果有,那么我们只需要直接缩减粉水比例,就可以修正寡淡的效果。例如将1:17缩减至1:15,无需担心萃取是否需要修正的问题。而如果在咖啡里没有出现杂味、苦味,便意味我们在修正粉水比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提升咖啡的其他参数的萃取效率。不然在缩短了粉水比例以后,萃取时间也会随之减少。时间也是萃取公式里的重要一员,在使用1:17的粉水比的时候,咖啡没有出现杂、涩味等负面味道,便说明1:17粉水比配合其他的参数整体的萃取效率是恰到好处的!此时我们如果直接将粉水比进行调整,就意味着萃取效率会得到降低,咖啡容易出现萃取不足的情况。所以就需要提升其他方面的萃取参数,来补足萃取效率!
总的来说,就是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咖啡萃取的底层逻辑。只要嚼透了萃取逻辑,那么无论我们冲出的咖啡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够立刻马上的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修正,无论过浓还是太淡~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7-02 17: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