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要想冲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那么,合适的萃取方案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但要知道,咖啡的品类这么多,怎样才能够知道这个方案就一定适用于当前的豆子呢?这是大多数朋友在拿到新买的陌生豆时会产生的一个困扰!
所以嘞,前街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该如何制定陌生咖啡豆的冲煮方案」!可能有很多朋友已经想象到要改变冲煮手法的程度,但其实,我们可以简单一点,不必将问题想象的那么复杂。因为一般来说人都会带有一种惰性,当习惯了某一种冲煮方式以后,贸然的去进行改变,结局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只需要在萃取方案上,也就是对萃取参数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豆子的品类那么多,不同豆种、不同密度、不同烘焙程度,我们要怎样才能够知道什么参数最适合它们的使用呢?前街会建议,通过观察豆袋标签上的信息,来找出适配该豆子的冲煮参数。而在手冲咖啡里,咖啡豆的烘焙程度便是我们最主要的参考信息,因为手冲咖啡的萃取无非就分成两类,深烘焙和浅烘焙。浅烘焙因为难萃所以萃取效率要高一些,深烘焙因为好萃所以萃取效率要低一些。但是!由于大家的烘焙程度定义标准都不太一样,所以大多数商家的咖啡豆标签并不会打上烘焙程度的信息。如果是这类情况,前街会建议将标签栏上的风味信息作为参考标准。而我们可以将咖啡的风味描述分为以下几类:

花香果韵:这里的花香果韵指酸性水果或者花香风味。酸性水果的带有柑橘类、莓果类、热带水果类等;花香则包含了白色、紫色、黄色等一众花香。糖类甜味:这类则指的是风味描述里含有蜂蜜、蔗糖、黄糖、焦糖等甜味。香料坚果:这类则指的是风味描述一栏里含有较多如巧克力、坚果、香料等焦香、苦味。发酵香气:这个就会比较特殊了,意指风味描述里出现了酒类、果脯等需要发酵后才会出现的味道。如果风味描述里出现了大量的花香果韵,或是带有蜂蜜、蔗糖等高甜描述,那么这类咖啡豆往往就属于浅、中浅度烘焙的范畴;如果风味描述里出现了黄糖、红糖等甜味稍弱的风味为主,然后黑巧、坚果,或者水果为辅的描述,那么这支豆子就基本上是属于中度烘焙。根据辅助风味的描述,我们再将它定界为是中浅,还是中深;如果风味描述是以巧克力、坚果、香料等风味为主,那么这支豆子基本上就是深度烘焙。

当我们掌握了这支豆子的烘焙信息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它们的冲煮方案。而在冲煮方案里,我们需要决定的主要有:粉水比例、研磨,以及水温!粉水比例:前街一般会固定使用1:15的粉水比例,因为无论是深烘还是浅焙,1:15的粉水比例会冲出一杯浓度适宜的手冲咖啡。如果你想要咖啡浓一点,那么粉水比例就可以降低至1:14,如果不想要太浓,想要风味突出一些,那么就可以使用1:16的粉水比例。

研磨度:对于咖啡萃取来说,研磨度是较为重要的参数,他决定了咖啡粉的粒径大小,水能够容易/更难的萃取出咖啡粉里的风味物质。所以,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直接套用20号筛网校准的原则,即中浅烘焙的咖啡豆在研磨以后,筛网通过率75-80%,中深烘焙的咖啡豆筛网通过率则是在70-75%。如果不想筛网,那么就可以点跳转。

水温:水作为萃取溶剂,它的温度高低决定了萃取效率的高低。水温越高,那么萃取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浅烘焙的咖啡豆因为密度较高,所以较难萃取,我们需要使用较高的水温来萃取它们,前街建议使用90°C~93°C区间的水温来进行萃取,越新鲜,研磨越粗的浅烘豆那么使用的水温也就越高。而深烘豆的推荐水温则是在87°C~89°C这个范围里,同样,越新鲜、研磨越粗的豆子用的水温就在范围里的高温,反之亦然。

而像特殊处理法的豆子就有些特别,虽然它们大都是中浅烘焙的咖啡豆,但因为厌氧处理会让它们的结构变得更加疏松,所以下水速度会比较快。因此,它们虽然沿用的是浅烘焙的萃取方案,但研磨度可以稍细一些,减少粉和粉之间的缝隙,增加热水萃取的时间,以此能够获取一个完整的萃取效果。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7-19 19: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