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品咖啡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前街咖啡
在前街看来,冷萃咖啡是最适合在家制作的冰咖啡之一,因为它不仅适用于绝大多数咖啡豆,而且制作门槛非常低,即便家里没有任何专门的冲泡器具,同样可以做出味道不错的冰咖啡来,相当的省事。
由于是在低温环境下浸泡,冷萃中的可溶解物质萃取效率十分低下,相比手冲、意式咖啡这类热水冲煮的咖啡,其兼容度明显更高,所以对应的参数就有很大的可调控范围。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采用特别极端的参数组合,其实都能满足基本的萃取需求,做出一杯口感不差的冰咖啡简直易如反掌。
拿前街经常采用的冷萃建议来说,研磨度与手冲研磨粗细相近即可(中国20号筛网过筛率70~85%,肉眼观察是砂糖程度),粉水比例为1:10~1:13,浸泡时间落在8~18个小时。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三个参数当中“浸泡时间”的跨度是最广的,前后足足差了十个小时,那么风味不会差距很大吗?
为此,前街做了一个以时间为变量的冷萃实验,将相同粉量的前街红樱桃咖啡,采用细砂糖研磨(EK43s电动磨豆机刻度-9.5格 / C40手摇磨豆机刻度-22格)和1:10的粉水比例,分别浸泡4小时、10小时、16小时、22小时,然后过滤品尝。
最后发现在四组咖啡当中,以4小时制作的红樱桃冷萃有萃取不足的特点,泡了22小时的咖啡则表现出了轻微过萃的迹象,10小时和16小时的两组咖啡风味最佳,后者比前者喝起来更为浓郁,无论直接喝还是加冰块,都能展现出豆子自身的香气调性。
浸泡4小时:柠檬酸,轻微茶感,口感一般,香气弱
浸泡10小时:明亮的莓果酸甜,口感清爽,香气适中
浸泡16小时:柑橘酸,甜感圆润,整体十分均衡
浸泡22小时:味道厚实,浓茶感明显,轻微发涩,尾韵有沙沙的口感
正如前街上面提到的,在冷萃里,温度已经是一个设定好的参数,粉水比例则决定了咖啡的浓淡,所以剩余的两个因素(研磨度和时间)才是决定了咖啡的最终风味调性。换句话说就是,最终的冷萃咖啡究竟是清爽一点,还是厚重一点,就要看研磨度与浸泡时间的相互配合了。
无论采用哪种萃取方式,咖啡粉磨得越细,与水的接触时间越长,咖啡粉释出到水里的物质总量就会越多,做出来的咖啡味道就会越浓厚或者更丰富;相反,粉磨得越粗,浸泡时间越短,溶解出来的风味物质总量则越少,咖啡的味道也就越单薄。
但对于冷萃而言,由于它的萃取效率十分低下,加上咖啡粉和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没有外力的驱动,所以想让咖啡粉中的糖类物质和有机酸等化合物能够溶解得更充分,进而使得它在酸质、甜感以及body等特征上都能更平衡且更饱满,首先就要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不过经验告诉我们,咖啡物质并不是溶解得越多越好,当水萃取出来的东西超出某个阈值,好的味道就会转变为负面效果,让咖啡喝起来有木头、苦涩、稻草等杂味。所以,要想让咖啡即不会萃取不足,也没有出现过萃,在时间这项参数上只需找到一个保险的范围即可,依据前街多年来的制作经验,浸泡8~18小时的咖啡味道是最稳妥的,那么究竟要泡多久呢?
考虑到很多人制作冷萃通常都是为图方便,所以前街这里只针对生活中最常见的状况来为大家列出两个冷萃咖啡的用时情景,我们只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即可。
情景一:如果你想明早7~9点能带一杯冰咖啡出门,那么今晚就可以在临睡前(大约9~12点)将冷萃放入冰箱泡着,第二天一早过滤,这样萃取时间就会落在大概7~12小时的安全区间内。
情景二:有的有伙伴觉得,一大早就要经历漫长的过滤环节实在太心累了,而且也懒得去计算时间,那么前街建议你早上8~9点开始制作冷萃,然后夜间回去大约6~8点时取出,最后的时间一样可以把控为9~12小时的范围里。
不仅如此,过滤后重新被放进冰箱的冷萃咖啡会经历一个物质沉淀和发酵过程,让风味变得更加圆润,口感也更干净。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9-27 17: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