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奶咖 咖啡与奶的故事

来源:中国咖啡网: 咖啡知识 > 卡布奇诺 > 作者:editer 2024-04-25 我要评论

  ​

  梳理结论前,需要进来的看客老爷们先了解以下三个概念。

  乳化——这是个运用于espresso很老的概念,但仅给出了一个乳化的结果,实则是高压萃取出油脂以及部分脂溶性、非水溶性的物质,被咖啡中的蛋白质及其他一些奇怪的东西起到表面剂的作用,使得这些脂类悬浮于咖啡液体中,以及和气体混合形成CREMA。

  表面剂——或者叫表面活性剂,只需要理解它能让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就够了。比如水和油,常态下是分层的,加入表面剂,就会变成油水混合液,牛奶就是天然的表面剂应用产物,乳脂被酪蛋白钙盐包裹,悬浮在牛奶液体中,形成乳浊液。

  “肥”味——除酸、甜、苦、咸、鲜外,确认的第六基础味,可以用腻、油香、刺激性作部分表述,联想一下五花肉、煎牛排、红花籽油、脂肪粒等。

  题外话。

  Espresso在常规萃取过程中(非变压或所谓变流机),实则手柄内是逐渐升压的,直到粉体充分吸水膨胀,用过Shot Brewer即可知晓,大部分半自动咖啡机、包括可控压的,即使压力表数值恒定,但手柄内的压力并非如压力表所示。

  不论压力变化如何,espresso中的脂类和蛋白质的萃出是不可否认的,其中的蛋白质也起到表面剂的作用,不单是上文所说的形成CREMA,液体中也呈现类似乳浊液的状态,也有游离的脂肪。

  而后,牛奶在打发过程中,由于温度和运动的变化,发生蛋白质溶液的物理变性(含有蛋白质的溶液就是蛋白质溶液。。。所有动物乳、植物乳、各种蛋等等),这种变性是不可逆的,比如鸡蛋煮成蛋花儿就变不回去、奶泡发起来后也就无法还原成原来的乳浊液、牛奶加热后被破坏的酪蛋白结构释放出脂肪,即使降温,这些脂肪也回不去蛋白质的怀抱了,静置后就有了“奶皮”。

  在变性过程中,蛋白质结构破坏、气体进入、和摆脱蛋白质纠缠的游离脂肪、以及蛋白质(表面剂)混合,形成牛奶泡沫。

  奶泡比例越高,消耗的脂肪就越多,和咖啡融合后,液体中的游离脂肪就越少,“肥”味就越不明显,突然发觉“肥白”(Flat White)这个翻译虽然土、但挺贴切,因为澳白的奶泡比例低,游离脂肪有更高的可能性比拿铁及卡布多,味觉上也就更容易呈现“肥”、而卡布更易呈现甜,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肥味少了,牛奶成分中另一“巨头”——乳糖的可辨识度就高了。

  那一定有人会质疑为何不直接加牛奶,非要打发?上两段落已陈述,不加热或运动,就无法造成变性,也就无法释放游离脂肪,“肥”味便不易呈现。

  再到更实际些的应用,在选择牛奶时,乳脂的确是影响口感及味觉的重要指标,而蛋白质比例则关乎到牛奶打发的质量、以及和Espresso混合后表面剂能起到影响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咖啡师会遇到购买多个品牌、同乳脂比例的牛奶,但有些打发完后很快出现粗泡。旧时代的说辞以及现在大部分培训教程对于奶泡打发,仅叙述了脂肪比例的影响,却忽略了表面剂(蛋白质)在形成牛奶泡沫时的核心作用。

  ​

  至于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否对Espresso中的脂类产生表面剂作用,小澳还未检索到相关的准确论述,还望此文抛砖引玉,出现隐形大神指正指导。

  本文参考:“科学松鼠会”《咖啡拉花和表面剂》、度娘的“表面剂”、“乳化”、“蛋白质溶液”、“牛乳成份”、“乳脂率”、“肥味”;

  梳理与推导为小澳一己之见、半路出家的个人理解,相关概念的阐述也经过小澳校对并简化,若有错误及纰漏,以上资料及相关作者无责。

  另,文中那一丢丢的个人知识产权,转载及实际应用时,还望念及职业道德与分享精神。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09-10 19:22:16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蒸馏咖啡壶和虹吸壶的区别_虹吸式咖啡壶适合煮什么咖啡

    虹吸壶煮咖啡步骤讲解_虹吸壶咖啡制作过程教学视频

    星巴克虹吸壶原理分析_星巴克虹吸壶冲泡咖啡有哪些窍门技巧

    虹吸壶和滴漏式哪个好喝?滴漏咖啡跟虹吸咖啡的区别有多大?

    煮咖啡的器具有哪些种类_咖啡器具怎么用_什么器具最好

    手冲咖啡器具有哪几种_经典品牌手冲咖啡器具推荐

    制作意式咖啡需要什么器具_做意式浓缩咖啡最常用的器具介绍

    耶加雪菲的正确喝法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耶加雪菲?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