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手冲咖啡?手冲咖啡水粉比怎么算?

来源:中国咖啡网: 咖啡知识 > 作者:咖啡王子 2024-04-25 我要评论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手冲咖啡是风味萃取 + 过滤同时进行的过程,而且是以倒入水的位置为中心发生萃取,关键在于如何控制和平衡,烘焙豆子中各种成分的萃取量来调制咖啡。
 
  如果您偏好果酸味,不妨选购烘焙度较浅的咖啡,像前街的肯尼亚,耶加,西达摩,瑰夏等等,如果喜欢浓呛带甘的口味,可选重烘焙豆,像曼特宁,巴西,洪都拉斯,果香味也会随着烘焙度加深而递减,不过,醇厚度、呛味和回甘口感,浅焙咖啡不易发展出来,重烘焙豆比较有这方面的优势。
 
 
  “ 基本上,浅烘焙可以细研磨,深烘焙可以粗研磨。”
 
  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呢?大颗粒的咖啡粉溶解速度慢,此时根本还没萃取完成,好味道没出来,会萃取不足。小颗粒的咖啡粉溶解速度快,早就已经萃取完成,开始疯狂释放坏味道了,会过度萃取。想达到平衡,就要使咖啡颗粒尽可能大小一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筛粉器,把过细的粉粒筛除。
 


 
  那如何手冲浅烘焙咖啡豆呢?
 
  总体来讲,咖啡粉的粗细程度可以分为:粗粉、中粉、中细粉、细粉、极细粉,五个等级。
 
  浅烘焙会用到中细粉,适合浅烘焙的豆子,今天用滤杯:Hario  v60透明树脂,研磨度刻度:小富士鬼齿3.5,白砂糖大小(超市最常见的白砂糖,比那种偏大一点),示范用的【肯尼亚 Asali】来进行冲煮教学:
 
  前街咖啡的豆子建议:中浅焙咖啡豆适合90-92左右的水温来萃取,深焙咖啡豆适合86-88度的温度
 
 


 
  第一次注水
 
  以小水柱从中心注入,然后慢慢往外绕出,就像是轻轻地在粉面上铺上一层水一般,虽然是小水柱但请注意绕圈速度不要刻意变慢,因为一旦绕圈速度太慢,水柱就会往单一方向流入,这样粉层吃水就不均匀。
 

 
  第一次给水结束后,咖啡粉颗粒会因为排气而相互推挤,产生膨胀的现象,在膨胀到最高点或者快静止时(表面的水量会慢慢变干),就是第二次加水的时间点。
 
  第二次注水
 
  第二次注水也是从中间开始,以小水柱注入粉层底部,为了让水柱的穿透力可以集中,绕圈移动的范围要小,大概是一元硬币大小,然后再往外绕出。第二次给水开始就要注意水量,尽量不要超过粉层的高度,也就是说,当水柱绕到快靠近滤纸时,就可以停止给水。
 

 

  在初期给水时,会因为大部份的咖啡粉颗粒都处于排气旺盛的状态,而让其所产生的空气流动,很快就传到滤纸边缘,所以此时如果一下给太多水,反而会把水往两边带而非底层,因此要利用小水柱加速绕圈,来避免这些问题产生。
 
  随着原本滤纸边较厚的粉层会因为吃水变重,而随着水位下降滑落并变薄,水位下降到一半就可以进行第三次注水。
 
  第三次注水
 
  从第三次给水开始,就要观察水位下降的幅度,同样是从中心开始给水绕圈,水量不要超过粉层高度,这时也会观察到泡沫比例已经占满表面,第三次注水就要加大咖啡颗粒翻滚,让沉积的颗粒全部翻滚,进而溶解出可溶性物质。
 
 
  滚动的颗粒会因为停止加水而开始静止,此时就要靠下降的水位所造成的流速,来让咖啡颗粒产生摩擦,所以加水一旦停止,咖啡粉颗粒就往下沉,造成堵塞,所以特别要留意加水的节奏。
 
  如果断水次数太多,就等于让咖啡粉颗粒一直泡在水里,这么一来,就会导致尾段的咖啡萃取产生涩味和杂味。
 
  当达到接近设定的分量(15克粉,225克水量) 时,可以移开滤杯。
 
  【结论分析】
 

 
  V60的流速比较快,注水水流太大,会使得液面升高,更多水流会从边缘的肋条往下流走,而减少与咖啡粉进行接触、萃取的过程,反之亦然。所以,用大水流快冲的手法来进行冲煮时,冲煮时间较短,香气比较突出,但是风味不足,而且容易萃取不足。而用小水流慢冲延长萃取时间则能够充分萃取出咖啡的风味,在丰富度与层次感上面可以很好地表现出V60的特点。
 
  【肯尼亚Asali】是一支比较耐萃的豆子,相比于稍大水流去进行冲煮,用稍细的水流去冲煮来增加它的丰富度明显更适合一点。
 
  粉水比就字面上的定义是:
 
  用多少份量的咖啡粉,搭配多少份量的水来冲煮出咖啡
 
  例如:20克的咖啡粉,用300 c.c的水来冲煮,冲煮出来的咖啡 粉水比即为:20:300=1:15
 

 
  而这个定义的前提当然是:滤杯或器材里的水基本都流完了,不能留下一大堆水
 
  但是为什么有些咖啡店的粉水比是指:咖啡粉和最终萃取咖啡量的比例?
 
  例如:20克的咖啡粉,无论水倒了多少,看下壶到了300 c.c的标线就把滤杯移开,这就是粉水比 1:15
 
  到底我们要依循哪一个基准点?粉水比的水到底是算给水总量还是最终萃取量?
 
  若你对粉水比的观念来自于:金杯理论。那么金杯理论建议的1:16.7、1:17、1:18.18…等都是以第一个定义为标准,也就是计算给水总量。所以1:17就等于20克的豆用340 c.c的水来冲煮,并让水从器材中流完
 
  那么为何还是会有些店坚持要以最终萃取咖啡量当作标准呢?
 
  我们可以想像以下状况:
 
  可能一:有些人的冲煮方式,并不会让滤杯里的水全部流完
 
  因此若以给水总量当作标准,则每次移开滤杯的时间点就会不准确,干脆以萃取出来的最终咖啡量当判断标准,反而能让每次出杯的浓淡萃取率较平均。
 
  可能二:有些人的冲煮不习惯用电子秤,而以分享壶(下壶)的刻度线为参考依据
 
  有些流派或较老式的冲煮法可能比较讲究的是冲煮的手感和感官经验=用眼睛看+用经验分析,所以给水根本不用电子秤的情况之下,自然只能用最终萃取量作为粉水比标准
 
  可能三:习惯使用手冲架+电子秤使用
 
  使用手冲架则电子秤就无法侦测到给水总量,因此干脆用最终萃取量做为标准
 

 
  当然还有一些更单纯的可能:
 
  从不知何年何月开始学咖啡开始,就是以最终萃取量做为粉水比标准,所以也就继续沿用下去,而无论以上有多少种理由,说起来或许和字面上的语意不太搭调。但当生活使用习惯了,还是要予以尊重的。毕竟咖啡的冲煮标准不是只有金杯理论,而是很多各种流派的复合体,而各种流派均有其便利、冲煮、习惯的粉水比定义。
 
  原则上咖啡残粉吸水的能力大约是1公克的残粉会吸收1.5克-2克的水,也就是说,若是以最终萃取量做为粉水比标准,要换算回正常定义的(给水总量)粉水比标准,就是在水的比例部分增加1.5-2即可。


 
 
  回归到最原点,无论粉水比多荒谬、或是定义的标准多奇怪,只要能够冲煮出稳定、好喝的咖啡,对于店家、咖啡师而言已经是满分。定义不定义的、水粉比或各式各样名词都只是辅助我们学习的工具,绝非唯一标准,更与好喝没有绝对关系。多方理解进而消化学习才是咖啡变好喝的硬道理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5-10 15:10:39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蒸馏咖啡壶和虹吸壶的区别_虹吸式咖啡壶适合煮什么咖啡

    虹吸壶煮咖啡步骤讲解_虹吸壶咖啡制作过程教学视频

    星巴克虹吸壶原理分析_星巴克虹吸壶冲泡咖啡有哪些窍门技巧

    虹吸壶和滴漏式哪个好喝?滴漏咖啡跟虹吸咖啡的区别有多大?

    煮咖啡的器具有哪些种类_咖啡器具怎么用_什么器具最好

    手冲咖啡器具有哪几种_经典品牌手冲咖啡器具推荐

    制作意式咖啡需要什么器具_做意式浓缩咖啡最常用的器具介绍

    耶加雪菲的正确喝法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耶加雪菲?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