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为阿拉比卡,右边为罗布斯塔)
很多小伙伴会在后台向前街提问,如何区分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大品种?其实在前街看来,我们无需特意去找出它们两者的不同,因为如今市面上的绝大多数单品咖啡豆均属于阿拉比卡,而罗布斯塔更多是以拼配的形式存在于意式咖啡豆当中,比如前街经典意式拼配为了使浓缩富含绵密油脂就加入了10%的水洗罗布斯塔,而阿拉比卡则会因种植的风土、品种、处理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风味调性。
下面我们就以前街水洗耶加雪菲作为本篇文章的主角,讲讲这些风味都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耶加雪菲?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因种植的古老原生品种基因极为庞杂,加上日晒,水洗等多元的处理法,呈现复杂多变的风味,深受咖啡爱好者们的喜爱。对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很多人都会习惯用耶加雪菲来称呼,的确,耶加雪菲清新干净的咖啡风味,是带领了不少爱好者入门的第一款咖啡。
同时,也正因为名气之大,很多小伙伴会误以为耶加雪菲是一个咖啡品种名,其实它是一个地名,下面就由前街来替大家介绍这个经典产区。
耶加雪菲是什么品种?
大部分埃塞俄比亚的品种都会以埃塞原生种(Heirloom)来命名,其实是因为埃塞的品种实在是太多,它就像阿拉比卡的天然基因库,一方面品种繁多,鉴定分类难度大,一方面埃塞政府出于保护的考虑不愿意也不能公开这些品种信息。
在埃塞这个国家,咖啡大部分是以野生、半野生的状态,生长在田地、后院或森林底下,等咖啡果成熟了,咖农就把这些咖啡果集中在一起处理,实际上是许多不同自然变种的大拼盘,因为这种果子都是长在同一片风土之下,会形成一定相似的风味,这是咖啡产区风味的基础框架,而埃塞的咖啡品种已记录在册的有近2000个品种,其中1927个原生品种,128个是外来引进品种。所以光看颜值的话,埃塞的咖啡品种是“大观园”,里面啥都有,长的,短的,瘦的,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埃塞俄比亚这的咖啡豆常常大小不均匀的原因。
像前街果丁丁、前街花魁、前街红樱桃、前街卡法森林、前街科契尔等单品咖啡豆,就都为埃塞原生种的经典代表。
耶加雪菲是一个小镇
耶加雪菲位于东非大裂谷东缘,地形切割复杂,海拔1800-2000m。西临阿巴亚湖自古就是块湿地,水源丰富,这也为耶加雪菲水洗处理厂提供了很好的资源。耶加雪菲附属西达摩产区,由于风味独特所以被独立了出来。除了耶加雪菲小镇以外,周边还包括了沃卡,科契尔等副产区。
前街认为所谓的“耶加雪菲风味”是指丰富的柑橘柠檬果酸,浓郁的茉莉花香气息,口感清淡优雅,带有茶感,喝起来就像清爽干净的柠檬茶。传统的耶加雪菲咖啡豆使用的是日晒处理法,但由于早期日晒的咖啡豆多是平铺地面晒干,不免沾染土味灰尘等杂味,再加上缺乏合理的筛选,日晒豆品质一般。1972年,埃塞俄比亚为了提升咖啡质量而引进中南美的水洗技术,使得耶加雪菲的茉莉花香和柑橘柠檬清香更为清澈透亮,一跃成为世界精品咖啡的代表之一。
埃塞的水洗技术是在1972年从中南美洲引进的。水洗处理的过程复杂且繁琐,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清水,因此成本较日晒法更高,在水资源缺乏的非洲地区也较少使用。
水洗步骤:将咖啡樱桃采摘后放到水中,利用水的浮力将成熟度不足的果子挑出,然后用刨除机先将浆果的果皮/果肉去除后,静置于发酵槽内18-36小时至果胶层分解。发酵完成后带壳豆会在渠道中刷洗30-60分钟,通过特制的渠道加上水流冲刷,可将比重低、质量不佳的豆子去除,再将质量优良的咖啡豆沥干水分,铺在非洲式棚架干燥。
由于在干燥前会先剥离果肉,让耶加雪菲自身固有的香气更清晰透彻,呈现出柑橘、柠檬的调性和优雅的白色花香,整体风味明亮细腻。耶加雪菲在推出水洗处理的咖啡豆后,一跃成为了世界精品咖啡产区的代表,前街果丁丁合作社便是其中之一的得意之作。
果丁丁合作社原本隶属于比它规模更大的沃卡合作社,后来又来自世界的“伯乐”咖啡猎人发现了这匹“千里马”,帮助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水洗处理站,便从沃卡中独立出来,以果丁丁的名义推出自己的咖啡豆。前街果丁丁在水洗咖啡豆的品质非常优秀,前街经常能在前街果丁丁中品尝出前街耶加雪菲的花香与干净清新的橘子以及绿茶般的尾韵。
前街冲煮建议
滤杯:V60 #01
水温:90-91℃
粉量:15g
粉水比例:1:15
研磨度:手冲细研磨(20号标准筛通过率到80%)
前街冲煮手法:第一段注入30克水量进行30秒闷蒸,接着注入95克(电子秤显示125克左右),约1分钟注入完毕,当水位降到粉层2/3处注入剩余的100克(电子秤显示225克左右),约1分35秒注入完毕。2分钟左右滴滤完成,移开滤杯,完成萃取。
前街水洗果丁丁冲煮风味:入口有柑橘、红茶,随着温度的变化下有奶油、焦糖、杏仁余韵回甘明显且口感干净清甜。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8-03 08: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