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m,有着繁花盛开之意,而在咖啡的专业术语中,则是耳熟能详的「闷蒸」- 所谓的闷蒸,是于冲煮咖啡前,首先以少许热水浸润咖啡粉,藉由热水的刺激,逼出咖啡粉中的气体(二氧化碳),达到闷蒸的效果。
经过烘焙的咖啡豆,皆会于表面产生细微孔洞,微量地释出二氧化碳,而排放速度则会根据烘焙度有所不同,不过,单仰赖细微孔洞还是会让许多二氧化碳气体无法被充分释出,因此,藉由闷蒸让咖啡粉能与水充分接触,进而完整萃取。在闷蒸的过程中,可以完整排放咖啡粉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顺利为排出二氧化碳气体的咖啡粉微粒创造足够的粉层空隙,有效提供注水时冲煮咖啡的水流通过。

闷蒸和萃取的联系
闷蒸是咖啡萃取中重要的过程,若是省略了闷蒸的步骤,冲煮的热水将无法拥有足够的粉层空隙来萃取咖啡,不但会影响整体的风味,也会因为滴滤的时间变长,而溶解出过多的物质和杂质,造成品饮时味蕾感官不佳的问题。所以闷蒸可说能决定一杯好咖啡的命运。
咖啡豆通常都是于冲煮咖啡前再磨成粉,许多咖啡师甚至严格到现磨后必须立即冲煮,如未能及时冲煮,便会将该咖啡粉淘汰换新,由此可知在空气中保持咖啡粉新鲜现磨的重要性!而耳挂式咖啡的充氮原理,则是使咖啡粉中的物质不会轻易被氧化,保持咖啡物质的完整,重现咖啡本身的特色。
咖啡闷蒸根据烘焙度和新鲜度,对所需浸润的水量、温度、和闷蒸时间,以及最后萃取出的风味都有所差异:

闷蒸建议:30s~35s
闷蒸建议:35s~40s
养豆前后的闷蒸
如能提供已烘焙之咖啡豆适度的养豆期,则可让豆子有效地释放气体,后续研磨成粉冲煮时,较不会受气体影响而酸感过于明显。
若是完成养豆后未能及时研磨冲煮,因接触空气的时间拉长,并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会使咖啡豆质地较湿润绵密,为避免萃取过度、造成口感过于苦涩,闷蒸时只需使用约2倍水量、并控制水温约90度左右浸润即可。
闷蒸建议:20s~30s。
闷蒸步骤
1)闷蒸前,整平咖啡粉的顶层平面,降低咖啡粉在滤纸中高低不平的状况发生
2)注水时维持温柔、平稳的冲煮力道
3)根据烘焙度、新鲜度,来调整冲煮水量
4)如闷蒸时滴下的咖啡萃取液过多,则须即时减少水量,反之则需增加水量
5)确认闷蒸时间,并待咖啡粉澎涨后,表面开始收缩时才算闷蒸结束
一杯咖啡,其实从闷蒸的步骤开始,就足以影响最终萃取的口感,相当是咖啡冲煮的起手式。在闷蒸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在水分经过咖啡粉时会逸出,导致咖啡粉层膨胀,才导致有所谓Bloom(绽放)的效果,但除了二氧化碳排气之外,在冲煮过程中其实更重视物质的溶解,相当是义式咖啡萃取预浸泡的概念。也就是说,除了追逐咖啡冲煮膨胀的视觉享受之外,也需要回归到咖啡萃取的基本概念。而萃取概念的部分,在未来的介绍中会继续说明。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08-01 1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