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前街咖啡留意到,有些咖啡馆在出品澳白咖啡时并不会拉花,这就打破了那些预备拍照的朋友美好幻想了。
澳白“生世”
。但可以肯定的是,澳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便迅速登上了美国各地咖啡馆菜单,以“后来者”的身份火遍世界。
二战后,意大利移民将咖啡机带到了澳大利亚等地,主打现磨意式浓缩的咖啡店慢慢出现在的移民社区里,当地人年轻人尝鲜后迅速为此着迷。而在当时的卡布奇诺奶泡会厚出杯口,堆积到两三厘米那么高,由于消费者不习惯卡布奇诺的厚奶泡,于是便希望奶泡再薄一点、平一点,咖啡味再浓一点。于是在一减再减地“瘦身”下,奶泡厚度成功变平(Flat)、变成微薄的一层,杯量也与杯口齐平,就有了今天我们熟知的「Flat White」。
澳白不同的定义
之所以会出现有些咖啡店出品澳白会拉花,而有些则不会的情况,是由于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咖啡师对澳白的理解都有所差别。让我们看回澳白诞生的初衷以及特点:希望得到一杯奶泡不那么厚重,口感顺滑同时又能尝到浓郁咖啡香的牛奶咖啡,得到奶泡、奶咖完美结合的体验。这就需要制作的奶泡绵密且厚度偏薄,才能与底下的奶咖完美融合,每口都能尝到奶泡和香浓的咖啡,并且在奶泡分层前就迅速喝完。
在新西兰,咖啡师会使用比拿铁小一号的咖啡杯(150ml左右)呈现澳白咖啡,并且基底统一使用双份浓缩。如此制作的澳白,奶量减少了,咖啡含量比例就提高了,咖啡味自然就更浓郁了。
然而在澳大利亚,咖啡师则认为保持比拿铁更薄的奶泡即可,他们出品澳白时使用与拿铁一样容量的杯型,更多是强调在奶泡厚薄的区别上。也因此,在浓缩咖啡与牛奶比例确定下,更多是尝试不同豆子、不同牛奶相互搭配的尝试。
尤其在90%以上为独立咖啡馆的墨尔本,为了更完美地表达澳白中咖啡豆的香气,在内卷中脱颖而出,有些咖啡店还会将基底替换成双份Rietretto,在150ml的咖啡杯中融入于拿铁厚度相当的奶泡。Ristretto是指同等粉量萃取出更少的咖啡液,简单理解就是浓缩咖啡的浓缩版,因为更集中萃取前中段,风味口感更为浓郁,但对咖啡豆有更高的品质要求。
同时,大多数咖啡店都会预备不同类型牛奶,从全脂奶、脱脂奶、半脱脂奶,到豆奶、杏仁奶和燕麦奶,制作出的澳白咖啡味道也尽不相同。
所以每家咖啡馆是根据自己喜好和技巧,结合自家选用咖啡豆的特色,搭配不同的牛奶,以及对澳白的理解,展现出独特的澳白风格。前街咖啡出品的澳白咖啡,选用暖阳拼配意式豆,采用双份Rietretto,搭配全脂鲜牛奶调试制作而出大约200ml的杯量。
所以澳白要不要拉花呢?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绵密且厚度偏薄的奶泡,是我们区分澳白与其他牛奶咖啡的主要参考因素之一。薄奶泡能更好的品尝到咖啡液,强调顺畅光滑“天鹅绒”般的质感,只要能将奶泡打薄并与咖啡完美融合就可以了,所以早期并没有固定的一个数字标准。
随着这款饮品的逐渐火热,为了更便于区分于常规的热拿铁、卡布奇诺,将澳白的薄奶泡厚度定义在0.3cm~0.5cm。奶泡越薄,在进行融合时越容易沉底,没有足够的奶泡支撑液面,容易导致拉花出图案时产生乱流,白色的奶泡到处乱飘导致画图困难,这也是为何有的咖啡师选择不拉花的原因。当然,对自己有自信且技术高超的咖啡师就另当别论了,只要hold得住,奶泡再薄也能绘制出精美的图案。
当我们到咖啡馆喝澳白时,不妨和咖啡师简短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对澳白的理解,以及出品的咖啡想要展现的特点,毕竟无论采用哪种制作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得到一杯美味令人愉悦的「Flat White」澳白咖啡。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2-08 17: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