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杯短笛咖啡」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无论是从饮品结构上,还是喝起来的味道表现,短笛咖啡似乎就是一杯迷你版的拿铁,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杯普通热拿铁的二分之一。那么明明它这么小杯,味道还跟拿铁一样,咖啡店为何还要保留短笛咖啡在菜单上呢?
短笛咖啡,从何而来?
前街翻阅资料了解到,短笛咖啡(Piccolo Latte)的“piccolo”本身是个意大利语词汇,意为:短笛。在其他欧洲国家的语言体系中,它则有这个单词最原始的意义:小的、年轻的。“piccolo”这个词汇存在的时间并不算久远,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的出版物上出现,而短笛咖啡作为饮品,相比其他意式咖啡,同样显得有些初来乍到。
调试一般分为浓缩和奶咖2个环节,前者是感受豆子本身的香气,后者是测试搭配牛奶后风味是否受到掩盖,这里咖啡师就会利用分流手柄把浓缩分成两半,1个shot直接品尝,另一个shot则加入少量旋蒸奶做成小杯拿铁来饮用。
另外,短笛咖啡的标志性特点也很符合澳洲的咖啡文化。它既有浓缩的强劲浓郁,又有拿铁的丝丝奶香;不仅可以满足短时间内的咖啡因摄取,又能兼顾意式咖啡独有的醇厚油脂(crema)。当你点一杯短笛咖啡,完全不需要停下手里的活,便可以将整杯奶香咖啡一饮而尽,因此非常契合澳大利亚人对咖啡快且精的追求。
迷你杯量的短笛咖啡,是有点难做
传统的短笛咖啡会使用3盎司左右(90ml)的玻璃杯,使用单份浓缩咖啡(15~20ml)加上60ml带有薄奶泡(小于0.5cm)的旋蒸奶融合而成。除了迷你的杯量,短笛咖啡跟常规拿铁在结构上确实相差不大,但由于盛装的容器比原来小了一半,所以制作时的难度系数无疑是会比拿铁要高得多。
既然都叫“小拿铁”,那么热拿铁的标配拉花自然是不能少了,可更小的杯型意味着留给咖啡师的作图空间更少。顺应着整杯咖啡的缩小,咖啡师既然将奶缸里这仅60ml的牛奶打发成丝滑绵密奶泡,并将它与咖啡液均匀融合,还要不失常规热奶咖的精美外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往常在咖啡馆里见到的短笛咖啡,几乎都是郁金香、小树叶、爱心这类简约型的图案。
短笛咖啡的卖点是什么?
在早些年的咖啡馆里,我们几乎很难在中文菜单上见到短笛咖啡,甚至有的咖啡师连这杯冷门的澳式奶咖是什么来的都不知道。
但现如今,市场早已趋于多元化发展,为了让菜单上短笛拥有更鲜明的特点,并在一众奶咖里脱颖而出,有的精品咖啡馆开始将传统拼配浓缩换成SOE,又或是单份espresso改成Ristretto基底,而装咖啡的容器也从透明玻璃杯演变成各式材质精美的小杯杯。
除了单点的品类,短笛咖啡还凭借着小巧而精致的定义,成功跻身进了更热门的咖啡品类:「Coffee Combo」。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5-16 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