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是咖啡里的一名常驻“选手”。它是一种口感,而不是一种味道。我们常说的酸涩、苦涩,是涩感配合咖啡味道所产生的一种感受。咖啡的醇厚与否,可能我们无法在第一时间就辨别出来。但咖啡涩不涩,我们大概率可以直接察觉!因为涩感与其他方面的口感,有着很大的区别!
像醇厚、轻盈这类口感描述都是形容咖啡液在口腔里的分量多寡。而涩感,则指的是咖啡液给口腔里造成的粗糙感受。像是舌头发麻、干燥感,或是不顺滑等负面感受我们都可以将其归类于涩感。而之所以咖啡会出现涩感,主要是因为咖啡豆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释出过多!绿原酸、单宁酸等物质都是涩感的主要贡献者(绿原酸是最主要的)。这些物质在接触到我们的唾液以后,就会与唾液薄膜中的蛋白质产生反应,然后降低唾液本身的润滑性。润滑性主要起到了减少摩擦的作用!所以当附着在舌面上的唾液润滑性被减少了以后,舌面的摩擦力会得到增加,此时咖啡进入口腔就会与舌面产生更多的摩擦,然后被我们所感知,而这个就是所谓的涩感。

而除了涩以外,绿原酸还是酸、苦味道的贡献者,所以很多时候的涩感往往不是单独出现,它会和苦味或者酸味一块,演变出酸涩,或者苦涩。因为绝大部分导致涩感出现的物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溶解速率较为缓慢,所以一般来说,当咖啡里出现了明显的负面涩味时,便意味着这杯咖啡是萃取不足或者萃取过度的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涩感都会由过萃所引发,例如泡过头的绿茶,会拥有相当恐怖的涩感。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萃取效率,来使问题得到解决。

当然啦,涩感不全是坏的。优质的涩并不会掩盖掉咖啡的风味及味道,它会在风味表现后浅浅的出现一下,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涩的存在但不影响其他的感受,所以相当来说就是一种多层次的表现,但往往这类涩感是极少的。除了冲煮影响,涩味还有可能源自于咖啡豆本身除了冲煮失误导致咖啡的多酚类物质过多释出,咖啡豆本身,也可能会因为这类物质过多,而让萃取出来的咖啡本身就带有涩味。会导致咖啡豆本身出现过多多酚类物质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在咖啡豆未成熟的时候就将其采摘,那么它处理出来的咖啡豆就会因为未成熟,无法孕育出过多的其他物质,导致带有涩感的物质“一枝独秀”。
另一个则是咖啡烘焙程度过浅,内部发展不足,出现了夹生的状态。跟酸、苦味道同理,烘焙越浅,涩类物质保留的也就越多。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冲出来的咖啡本身就带有涩感,因为豆子本身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就非常丰富,冲出来的咖啡自然也会有相对应的表现。所以大家就能够知道,为什么咖啡果实要采摘全红的,豆子为什么不能烘太浅(容错率较低)~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7-06 19: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