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shot」,是咖啡店给客人提供的一个咖啡加浓选项。当我们认为咖啡味道不够浓,或者想要摄入更多的咖啡因时,就可以在已点的咖啡上,追加一个shot。
咖啡里的1shot指的是单份浓缩咖啡,而「Shot」这个词是酒领域里的专业术语,是个量酒单位。1shot等于1蛊司,1蛊司等于30ml。早期的1shot指的是由9~11g咖啡粉萃取出来的30ml单份浓缩咖啡,但自从萃取理念发生变化以后,现在大部分咖啡店的1shot指的是一份用18~20g粉萃取出来的双份浓缩咖啡。当然啦,很多咖啡店会担心客人无法接受四份浓缩叠加在一起的浓度,所以他们就会使用原来的参数,然后萃取出一份双份浓缩咖啡,分成两份。一份倒入客人的咖啡里,另一份要么舍弃,要么自行喝掉,这也是精品咖啡还未盛行时,商家们的常用做法。但很多家里配备了咖啡机的朋友就知道,咖啡的粉碗除了双份的那种以外,还有单份的粉碗,早期萃取9~11g咖啡粉用的就是这种粉碗,它们长这样↓

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店家宁愿萃取两份浓缩,也不使用单份粉碗萃取出一份浓缩呢?这样不是能够更好的节省资源,节省成本吗?其实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萃取理念的精进使我们改变了萃取方式,但是单份粉碗因为无法满足现如今的萃取,所以便遭到了淘汰。那么今天前街就来分享一下,为什么单份粉碗会被“淘汰”吧!我们先来看看单份粉碗和双份粉碗在外观上有什么区别:

我们常见的双份粉碗整体的外观是一个圆柱状,其萃取出来的粉饼在敲出来后,也会是一块规整的圆形块状。

而单份粉碗则有些不规则,主要是一个双层的倒锥形结构。上层的碗口跟常规的粉碗口径一致,但由于单份会比双份用的粉量少一半,所以单份粉碗的下层做了一个收窄的设计,这样就能够让碗口保持一致的同时,粉床的最大厚度也是一样,这可以让萃取拥有更多的空间。但是!萃取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单份粉碗的应用并不是直接将20g粉对半分再倒一份过来用就可以了的,比如前街下面做的萃取实验。前街使用双份粉碗萃取是以20g粉量为基准,萃取出40ml的咖啡液,耗时30秒,测出浓度为11.28%,计算出萃取率为21.89%。而使用单份粉碗进行萃取则是以10g粉量为基准,萃取出20ml的咖啡液。流速会稍快一些。关键是在萃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多次的喷溅效果,简言之就是通道效应。

耗时18秒,测出浓度为8.55%,计算出萃取率为18.12%。可以看出,这个萃取率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如果我们想要将单份粉碗的萃取率、浓度,提升至与双份粉碗一样的数据,那么就必须得进行加粉,或者调细研磨,以此来令热水拥有充沛的萃取时间。但这无疑会让商家增加更多的成本,如调磨的材料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在多轮萃取下,前街发现粉量需要用到13g,浓缩各方面(浓度、萃取率、味道)才会贴近双份粉碗萃取出来的浓缩味道。而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区别,正是因为粉碗的结构所导致。

可以看到,双份粉碗的结构是一个平直的柱型,这意味着无论是压粉还是在咖啡机里被施加压力进行萃取,粉床的每个部分都能够均匀受力。所以在萃取的过程中,热水能够更均匀的萃取到粉床的绝大部分。

而单份粉碗就不一样了,它受到的限制比较多。不仅需要为了贴合冲煮头而使上层的口径与其他粉碗保持一致,还要为了保证粉层厚度而压缩底部的空间,改变底部结构。那么这样一个上宽下窄的粉碗就会导致咖啡粉无论是在压粉,还是被萃取的时候,四周的压力必然会高于同一水平中心的压力。

然后,热水在萃取的时候就会优先萃取中心部分,然后才是四周,当热水渗透到下层的时候又会集中于中心萃取。这与常规的粉碗是截然不同的萃取状态,十分容易出现萃取不均匀,然后致使通道效应的产生。从敲打出来的粉饼及碗里的“残渣”我们就能够充分的看到这一点。

因此,当萃取概念更新迭代后,单份粉碗的缺点就完全的暴露了出来,无法跟上时代的它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被淘汰。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7-25 18: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