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水比例,是我们在交流冲煮时常常会使用到的一个专业术语,而它的意思正如其名,意指我们所使用的咖啡粉和水的比例。
比例越大,就意味着注入的热水越少,当比例越小,则意味着注入的热水越多。粉水比例的大小能够牵扯到非常多的萃取因素,因此它的合适与否会和咖啡的味道好坏息息相关。所以,今天前街就来分享一下粉水比例是如何影响着萃取,我们又该如何去找到一个合适的粉水比例。粉水比例对于咖啡萃取的影响有两点,最主要的就是咖啡的浓度。所谓浓度,就是指水里的咖啡物质含量多少。在同等萃取参数下,咖啡的粉水比例越大,咖啡的浓度也就越高,粉水比例越小,那么咖啡的浓度也就越低。

前街之前为此特地做过一个实验:使用三组不同的粉水比例来冲煮咖啡,分别是1:10、1:15和1:20,然后使用浓度测量仪得到的浓度分别是1.93%、1.35%、1.04%。但注水量的多少不单单只会影响到咖啡的浓度,而很多朋友又通常会干出这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想喝浓一点的咖啡就是减少一点水,想喝淡一点的咖啡就注入多一点水。理论上来说是没错的,但是这容易对咖啡的味道产生影响!为什么呢?因为咖啡的粉水比例还涉及到另外一点,那就是--萃取率。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注入的水量越多,那么萃取咖啡的时间就越长。同时,热水能够从咖啡里带走的东西也就越多。例如前面前街提到的那个实验,在仅改变粉水比例的情况下,三壶咖啡的萃取率分别为:1:10的萃取率为16.43%,1:15的萃取率为18.55%,1:20的萃取率为19.72%。这便是水量和时间的增加,导致的萃取率增加。而咖啡是有一个好喝的萃取率范围的,如果超出或低于这个范围,那么这杯咖啡的味道将不受大部分人喜欢。所以我们并不能够单纯的提升或降低咖啡的注水量。还需要对注水方式、研磨,或者水温进行调整,以确保冲出来的咖啡能够有一个合适的萃取率。
那总的来说,粉水比例对于咖啡的影响就是浓度和萃取率。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粉水比例越高,咖啡的浓度就会越高,但萃取率会相对较低;而当粉水比例越低时,那么咖啡的浓度也就越低,但萃取率相对来说也就越高。其实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测出另一个现象,虽然三者的比例差距巨大,但是萃取率的增幅并不多。使用1:20粉水比的那壶咖啡萃取率仅比1:10相差了3.29%,这意味着什么呢?没错!这意味着咖啡的可溶性物质有大部分会在一开始就大量的溶解出来。随着萃取过程的推进,小分子物质溶解的差不多的时候,就仅剩大分子物质还在缓慢溶解。所以即便我们后面注入的水再多,也无法大幅提升咖啡的萃取率。
话再说回来,咖啡的浓度也需要适当控制。因为当浓度过高的时候,咖啡会因为风味物质过于集中而使人难以感知风味表现,不仅如此,过高的浓度还容易引起不适,让人对咖啡产生抗拒!当然啦,浓度过低也不行!过低的咖啡浓度会让味道、口感被过分稀释。整体喝起来就好像是一杯咖啡味的水。所以,浓度和萃取率一样,一定要适当。而粉水比例就是为了调节浓度与萃取率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冲煮的目的来搭配一个合适的粉水比,让咖啡的萃取率和浓度都能够达成我们想要的最佳范围。
一般手冲咖啡所使用的粉水比例范围会在1:13~1:18区间(热冲),在这个范围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咖啡豆,或是自己的口味挑选出合适的粉水比例进行冲煮,当然啦,要记得连带其他参数一并调整。相信有朋友发现,很多时候前街分享的粉水比例都是在1:15,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佳的粉水比例。之所以前街会推荐使用1:15,是因为这个比例的容错率比较高。而需要推荐参数的人群大部分都属于刚接触咖啡的小白朋友,在还没有熟练掌握咖啡萃取的情况下,一套保险的萃取参数可以减少变量,辅助小白更简单的冲好一杯咖啡。
而当我们成功学会如何冲煮咖啡,也就是入门以后,就可以开始自行制定萃取参数。无论是水温也好、粉水比例也罢。都可以通过我们对于冲煮的理解去进行调整。例如一些风味强度比较高的,豆子比较硬比较难萃的,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注入的热水来稀释浓度和延长萃取,以此让咖啡拥有更加出色的风味表现。而如果冲煮的是深烘焙的咖啡,那么我们则可以将粉水比例控制在1:13~1:15这个范围里。一来可以防止过萃,二来是这个范围里冲出来的咖啡能够拥有更高的醇厚度。但要是觉得冲出来的咖啡浓度过高,我们还可以通过bypass来稀释浓度,可进可退,就看自己对于冲煮的理解有多深啦~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11-26 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