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咖啡的冲煮而言,粉水比例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因为它并不用像水温、研磨一样,需要根据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做调整,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固定一个比例来冲煮所有烘焙程度的咖啡。像前街就经常会推荐新手朋友采用1:15,或1:16这样比较保守的比例来冲煮咖啡。久而久之,当我们习惯了冲煮某个粉量搭配某个比例进行萃取的时候,水量就容易被“固定”,即便粉量产生了变化,我们也仍旧容易习惯性地注入之前的水量。举个例子,前街经常冲煮的粉量为15g,然后采用1:15的粉水比例,那注水量就会被固定在了225ml。但当某天冲煮的粉量因为不够,或者是多出来了一些,变成了14g或16g,按照1:15的粉水比,此时冲煮的水量也需要随之增或减。但是,我们却可能会习惯性地注入225ml的水量。那像这种情况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出现呢?没错!就是会让冲出来的咖啡其风味和质感,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即便前后仅有1g的粉量差距,但因为水量固定不变,所以粉水比例将会因此发生变化。粉水比例指的是使用的咖啡粉和水的比例,这个参数的大小影响着咖啡的萃取率和浓度。在其它参数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粉水比例越大,咖啡的萃取率就越低,浓度则越高;反之,比例越小,萃取率就越高,浓度则越低。而咖啡的萃取率和浓度决定着咖啡的风味与其质感,所以当粉水比例产生变化的时候,咖啡的风味也会产生变化。至于这个变化具体有多大,接下来就由前街通过一个实验来跟大家分享~在本次实验中,前街将会使用同样的水量即统一用225ml的热水分别冲煮14、15、16g的咖啡豆,那换算过来它们对应的粉水比例就分别约为1:16、1:15、1:14。然后通过浓度测量和品尝来对比一下,它们之间的味道和浓度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为了减少冲煮时的人为影响,本次前街将会使用Switch聪明杯来进行咖啡的制作。浸泡式萃取不仅能够减少人为影响,还能够使咖啡的萃取更加均匀!而本次使用的咖啡豆为前街豆单中的前街耶加雪菲·红樱桃,萃取参数如下:水量225ml、水温100°C、时间9分钟、研磨程度为Ek43的10刻度、20号筛网的75%过筛率,细砂糖研磨、C40的24~26格。因为冲煮过程比较复杂,前街在以往的文章中也有分享,所以这里就直接跳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了解~每壶咖啡前街在冲煮完成的时候就进行了品尝和浓度的测量,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下:14g:浓度1.40%,萃取率20.83%;风味表现为草莓、柑橘、花香、乌龙茶。整体香气相对平淡,醇厚度偏低。
15g:浓度1.47%,萃取率20.22%;风味表现为柑橘、草莓、杏桃、莓果、白色花香、乌龙茶。整体香气清晰,醇厚度适宜,酸甜苦均衡,
16g:浓度1.53%,萃取率19.55%;风味表现为柠檬、莓果、白色花香、乌龙茶尾韵。整体香气、尾韵相对厚重,但酸度稍高。可以看出,虽然在粉量上仅仅相差了1g粉,但无论是味道、风味亦或是口感,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能够被人清晰地辨别出来的。随着粉量越来越多,粉水比例越来越小,咖啡的口感也越来越厚重,风味也开始集中起来,这就是粉水比例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如果大家在增减粉量的时候还想要让冲出来的咖啡拥有和原来一样的表现 ,那最好是在冲煮时提醒自己,注入的水量也记得随之调整。(记得的话...)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前街举的例子其粉量差距前后只有1g,所以并不会对萃取和味道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要是粉量差距过多,比方说与原来的粉量相差超过5g的话,那么除了注入的水量需要调整以外,咖啡粉的研磨、冲煮的方式,以及使用的滤杯都有可能是需要调整的对象。因为使用的粉量越多,需要注入的水量也就越多,反之亦然。而水量的多少都会直接影响到冲煮时间,这同样会对萃取率和浓度造成影响,所以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当粉量与原来相差过多的时候,其它参数也可能会是需要调整的对象~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7-27 18: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