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泡制方便面的时候都会严遵“科学泡面法”,掐着秒表用100°C的沸水将方便面泡上3分钟,目的就是为了让面拥有最出色的口感。而我们在冲泡咖啡时同样也会掐着时间,目的相同,就是为了能够稳定冲出一杯美味的咖啡。因为对于咖啡来说,时间同样也是影响味道的重要参数。所以经常会有朋友向前街这样问道:“手冲咖啡有最佳的冲煮时间吗?”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时间对于咖啡的影响是什么。前街常有分享,咖啡的萃取时间即指的是粉和水接触的时间。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萃取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咖啡可溶物的溶解数量。萃取时间越长,溶解出来的物质就越多,萃取时间越短,溶解的物质则越少。但如果我们要想冲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那么从咖啡中溶解出来的东西既不能太少,同时也不能够太多。因为当溶解出来的风味物质较少时,咖啡容易出现味道寡淡、口感单薄等萃取不足的情况;而当咖啡溶解出来的物质过多时,咖啡则容易出现苦、杂、涩,等萃取过度的负面表现。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冲出一杯口感、味道,皆讨喜的咖啡,那么就需要对咖啡的萃取做出控制。但正如前街在《冲咖啡真的有必要计时吗?》这篇文章中分享到的那样:除了时间以外,影响着萃取的还有水温、研磨、水量、水流等其它参数,所以时间并非是决定咖啡味道的唯一影响因素,只要其它参数上调配得当,那么无论你冲泡的时间再长/短,其实都能够冲出一杯美味的咖啡。换句话来说,只要你的冲煮时间能跟其它参数搭配得当,那么这个时间就是能够冲出美味咖啡的“最佳时间”。然后相信朋友们不难发现,在前街文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时间就是「2分钟」。这是因为前街使用的其它参数与2分钟这个时间恰好能够形成一道冲好大部分咖啡的萃取方案,所以它是最常出现于前街文章中的时间,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这道公式里的“最佳萃取时间”。以前街为例,前街在冲煮豆单中的浅烘焙咖啡豆前街埃塞·花魁时,使用的水温为92°C、咖啡粉的研磨程度是20号筛网的80%过筛率、粉水比例为1:15、冲煮方式为三段式。在这样一套公式下,搭配2分钟的萃取时间能够冲出一壶浓度、味道都相当不错的咖啡,同时风味表现还非常突出,有莓果、柑橘、花香,以及乌龙茶的尾韵。但如果时间低于2分钟,在1分30秒,那么冲出来的咖啡浓度就会没有那么高,味道没有那么均衡、没有那么饱满。咖啡喝起来是寡寡的,淡淡的,风味也没有很丰富;而如果时间远远多于2分钟,例如在2分40秒,那么冲出来的咖啡可能就会带有明显的苦、杂味。所以综合来看,「2分钟」就是用这套参数冲煮前街埃塞·花魁时的最佳时间(可以有一定的误差,但尽量不要太大,如超过20秒)。所以如果大家跟前街一样,在冲煮浅烘咖啡时使用的是三段式这样的传统注水方式,然后参数与前街一致,那么2分钟将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但前街并不建议大家死磕这道参数,因为咖啡豆的状态各不相同,同样的参数并不能够冲好所有的咖啡。就好像在冲煮深烘焙的咖啡豆时,我们需要降低水温防止过萃一样,对于有些咖啡而言,这样的参数并不能够将我们想要的风味物质尽数溶解出来,比如一些密度较高的咖啡豆。那么届时,我们就需要根据咖啡的味道来对参数做出调整。比如前街在冲煮豆单中的前街耶加雪菲·果丁丁时,用这套参数冲出来的果丁丁虽然好喝,但整体的表现力还是稍弱一些(言外之意可以更好喝),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烘焙较浅、密度较高,风味物质没有花魁那么好溶解出来,所以冲出来的咖啡会稍显逊色。那如果我们想要冲出味道更饱满、风味更浓郁的果丁丁,就需要提升萃取效率来溶解出更多的风味物质。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的方案就有很多,例如提高水温、调细研磨、加强搅拌,或者是延长萃取时间。具体根据你的想法来进行选择。例如当你将时间固定在2分钟的时候,要调控的就是其它的参数,例如水温、研磨。而如果你不打算将时间固定,则可以选择更换滤杯或者分段萃取的方式来延长萃取时间提高萃取率。无论哪一种,都可以提升冲煮时的萃取效率,增加溶解出来的风味物质,让咖啡的表现更加出色。换言之,解决的方案有很多,我们并不需要在某一参数中死磕,无论时间还是其他参数。当冲出来的咖啡味道不符你预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根据味道去进行调整,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冲煮出一壶美味的咖啡。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10-20 17: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