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E,近几年经常能在咖啡店里看到这个词,什么是SOE呢?突然想要喝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做出来一杯满意的SOE呢?
什么是SOE?
SOE全名“Single Origin Espresso”,也就是单一产地浓缩咖啡。这个概念是相对于拼配浓缩咖啡而存在的。说白了,SOE就是熟豆是单一产区的意式浓缩咖啡的统称,没有一概而论的说明生豆品种、烘焙信息、萃取方案,也不代表任何咖啡豆的品质好坏。意式萃取不过是萃取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保证一定好喝哦!

因为浓缩咖啡会将咖啡里的风味放大,无论好与不好,而单品咖啡由于来自单一产地,因此缺点也相对容易被放大,所以烘焙与颗粒粗细等因素,都会影响风味,所以想要制作一杯好喝的SOE,需要对各方面的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在这一点上,拼配咖啡豆能够有一个更稳定的表现。
而现在咖啡豆的品质总体上来了,越来越多的咖啡店开始使用soe咖啡豆充当噱头,而为了让客人们能喝出soe与普通的拼配咖啡之间的差别,咖啡豆不单止要选择好的,而且烘焙度也比较浅,这样喝起来不再是焦苦味,而是带些酸甜感。

以前有很多论调说浅烘豆不适合做浓缩咖啡、会尖酸、会很难喝。确实,浅烘豆做出来的浓缩咖啡确实会比深烘的要酸,这是基于烘焙度的属性。还有一点是浓缩咖啡萃取方案的固定,在手冲中,都区分浅烘与深烘咖啡豆的冲煮参数了,在意式中,还是基于常用方案来萃取,出现尖酸味也是也是合情合理的。那要想萃取出好风味的浓缩咖啡,就需要要一个清晰的思路。
有一点是很多朋友没有想明白的,就是你萃取这个浓缩咖啡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直接喝,还是兑水,还是加奶。这会影响整个萃取方案的计划,比如直接喝,浓缩咖啡需要柔和一些;若兑水,浓缩咖啡风味需要更全面一些;若加奶,浓缩咖啡需要更浓一些。

(那为什么深烘咖啡豆不需要注重这些?其实也是同样要注重的,只不过很多时候一个参数就符合3类饮品,所以就不需要弄出2-3套萃取方案,这就是为什么说做意式浓缩咖啡要用中深烘焙的咖啡豆,因为省心。)
还是与平常调研磨度一样使用套标准公式,这个公式为粉液比1:2,时间25-30秒。之所以先用这个公式,主要是先确定一个研磨度,尽管后面可能还是需要微调研磨度,但不至于研磨度差别太离谱。(如果你平常是使用中深烘焙的意式豆,那么研磨浅烘soe基本都有调细研磨刻度,比如前街日常使用的暖阳拼配研磨刻度是2.1,同样的粉也比与时间,浅烘肯尼亚咖啡用的研磨度为1.6。而且因为烘焙导致的密度变化,同样重量的浅烘咖啡粉体积会比深烘要少一些。所以也要根据自己的粉碗容量来确定最终的粉量。)

用通用公式萃取出来的咖啡在研磨、流速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如果风味存在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
比如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太尖酸了而且余韵太短暂了。一般这个问题是最好解决的,先观察这个研磨度的流速是否合理,比如,第一滴咖啡液是第几秒出来的,如果4-5秒,可以适当再调细一些研磨度,如果是7-8秒,那就不需要调了。
接着是延长萃取量,一般会延长10-15g。因为咖啡液出现尖酸与余韵短主要是咖啡豆萃取率偏低的问题,增加咖啡的萃取量会使得浓缩咖啡的味道没那么刺激,逐渐平衡,突出甜感。当然,这个方法会使咖啡的浓度变低,一般适用于直接喝或者兑水做成美式。比如前街使用肯尼亚咖啡豆萃取的参数是20.6g萃取出55g咖啡液,时间为34秒,直接喝柔和有莓果的甜感,做成美式后饱满、扎实的梅子、番茄酸。
制成奶咖,多是把研磨度调成更细来弥补萃取率低的问题。后续的调整不要被通过公式的数据所框住,就算萃取时间超过30秒,制作出来的奶咖好喝也是可以的。这个是解决soe奶咖中咖啡味不足的问题,如果是奶咖中出现酸涩感,那还是需要延长萃取量来解决。

第二个常见的问题是使用公式萃取出来咖啡液出现不愉快的味道,如草味、杏仁味、焦苦味等等。这个最好使用一分为三的方法来检验问题所在。假如萃取出的目标咖啡液为40g,那么我们就用三个杯子分别接住前中后段咖啡液约各13g。分别品尝三杯咖啡中哪杯有不愉快的味道,如果只是后段有,那么只需要减少萃取量即可。如果第一杯或者三杯都有,就需要调整研磨度。

第三个问题是咖啡液太淡了,没有味道。这是很多朋友向前街反映的问题。前街也总结了一些问题,就是大多朋友都觉得意式研磨度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只要一款豆调好的刻度,其他咖啡豆也能通用。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如果有咖啡液太淡、单薄的问题,一般是研磨度没搞准。当然,如果你要浅烘soe豆与传统意式深烘豆比浓郁的话,那确实是比不过。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号:qjcoffeex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12-29 18: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