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拉花分成两个阶段去介绍讲解,再把每个阶段细化到每一步及重点和注意事项,让大家更容易理解。首先来说重点:"融合"。
缸杯高度,正常奶缸和咖啡杯的距离在5—10厘米左右(参考),确切的说应该是缸嘴距离咖啡液面的距离。每做拉花人在这一点上面都有所不同,没有完全一样的高度和距离,也没有固定的高度,但是目的只有一点,就是让奶泡与咖啡充分的融合在一起。
融合是为拉花打基础,而且融合的好坏决定了这杯咖啡的口感哟!融合的手法因人而异,有的人拿杯的手不动,拿缸的手注入融合,也有人左右手作相对绕圈运动,就好像两只手之间差了半圈。
无论怎样去融合,我们的奶咖表面干净,融合后的奶咖具有流动性。另外融合的幅度大小与你打出的奶泡厚度有很大关系,原因是奶泡越厚,流动性越差,融合时就需要更大的幅度来保证奶咖表面具有流动性~不过奶泡实在太厚,小编建议可以用中心点注入,拉高奶流高度,减少奶流大小来达到更大的穿透力,否则你一开始注入,马上就泛白了。
奶流大小
正常参考值是:奶流在不断的情况下偏细一点。奶流大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充分使奶泡和咖啡融合的同时不去破坏油脂的干净程度和颜色,过粗的奶流会有较大的冲击力,会有一定几率出现砸入杯底产生乱流的现象。所以一般会选择较细的奶流去进行融合,灵活一点的话就是奶流的大小要配合奶泡的质量而进行。
比如:奶泡偏厚我们就要较高距离和较细的奶流,相反奶泡较薄我们可以选择微粗奶流和较近距离的去融合。
融合手法
这些手法对于拉花流动性的影响不是非常大,先来说三种方法的区别:
● 一字融合方法即为在一条线上左右摆动的去融合,这种方法较大程度减少破坏油脂的面积,达到融合目的。
● 画圈融合法即是转着圈去融合,这种融合方法较大程度去在油脂表面进行移动,达到融合目的。
● 定点融合法则是在一个点进行融合,这种方法几乎不去破坏油脂的表面干净程度,达到融合目的。
三种融合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融合的状态和均匀程度来讲效果最好的肯定是画圈融合法(即大面积的去融合)。道理很简单,融合的面积越大越容易使奶泡和咖啡充分融合,定点融合和一字融合的话需要有超级棒的油脂和非常好的奶泡。所以建议画圈大面积去融合。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4-25 18: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