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印尼咖啡种植最早在荷兰殖民时期的1696年,荷兰殖民者在当今印尼首都,爪哇岛(Java)的雅加达引入了阿拉比卡(Arabica)种咖啡豆。随着咖啡贸易不断增长,在18世纪,咖啡种植从爪哇岛扩展到周边的苏门答腊岛(Sumatera)和苏拉威西岛(Sulawesi),到18世纪后期,巴厘岛(Bali),佛洛雷斯岛(Flores)和帝汶岛(Timor)也开始种植咖啡。
早期印尼种植的咖啡都是
阿拉比卡种,但在1876年,斯里兰卡爆发的锈叶病席卷了印尼,导致绝大多数阿拉比卡种咖啡树死亡。为稳定印尼咖啡产量,荷兰引入了罗布斯塔(Robusta)种咖啡豆。
相较于
阿拉比卡种咖啡豆,罗布斯塔种具有更强的耐病性并且耐锈叶病,耐热耐寒,耐旱耐湿,在低海拔的平地就能有很好的收成,但缺乏香气,苦味强,咖啡因含量是阿拉比卡种的两倍,因此多用于速溶咖啡,罐装咖啡和拼配(Blend)咖啡粉。而只能种植在高海拔地区的阿拉比卡种,凭其绝佳的香气和风味,使单一产地的咖啡豆能单独饮用(单品咖啡),并体现出独特的味道。
印尼西爪哇爱嫚妮日晒豆,这只西爪哇豆子是由资深杯测师(Jimmy和Anthony)在2013年亲自前往西爪哇跟当地农民交流,将该豆子进行蒙杯杯测,分数高达92分,还猜它是中南美洲的产品,它没有一点像印尼豆子,处理方法非常特别。鸟是印尼的国鸟,这次是它们第一次进入中国,所以用上特制的袋子去包装它,这只豆英文名字叫Aromanis是印尼文,意思是甜美的芒果。
蜜处理方法始于哥斯达黎加,是当地的咖啡农夫们为了提高咖啡豆的品质而尝试的方法,随后慢慢传播到其他国家。蜜处理的咖啡具有非常丰富的甜味与以均衡的果酸味为基调的口感,虽然相比自然干燥法的风味味道较弱,但是蜜处理咖啡的优雅、干脆的独特口感是它大受烘焙师和咖啡师们追捧的原因。
蜜处理是一项比较复杂、费时、难易度较大的加工方法。首先第一步是挑选优质果实,然后剥掉果肉留下内果皮,这里内果皮就是蜜处理的核心。内果皮内含有丰富的糖分与酸味,在晒干的过程中,甜味和酸味会慢慢渗透到咖啡豆里。第二步则是晒干,也是生产高品质咖啡豆最重要的条件。晒干的时间非常重要,如果时间短了,则甜味不佳;时间久了,咖啡则会发霉味,需格外用心。
特色:入口花香复杂,味觉感受到有如芒果与菠萝蜜般的热带果风味,口感柔厚,回甘悠长。以人手采集及筛选,只保留熟透果实果实去殻,保留果肉,於温室内日晒21天期间每30分钟翻转一次以达致日晒均匀人手处理洗净及筛走瑕疵豆让咖啡豆静置15天,然後进行包装。
END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5-05 14: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