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前街哥斯达黎加咖啡烘焙曲线
中烘是最难控制的一个区间,我当然不是想表达自己的浅烘和深烘做的好,只是因为中烘有太多烘焙出品的可能,太多跨度的模糊区间,伴随着烘焙上极小的容错区间。比如说我们今天取样的哥斯达黎加拉斯拉哈斯水洗,在 Agtron #70 到 #80这个区间,一度之差就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制订了第二条试烘曲线,2分30的发展时间,总烘焙时间12:31,目的做后段。的确,在醇厚度上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中等偏高的醇厚度,质感也顺滑。但是问题来了,后段的苦尾已经有了烘焙味(bakery)的嫌疑,果酸和风味也很低沉迟钝。做后段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太粗糙。作为单品冲煮使用的咖啡来讲,乏善可陈,整体有种烘过了的感觉,喝起来呆呆的。
曲线三
于是有了第三条曲线。缩短了前段的准备时间(也有人叫脱水时间,但我觉得不准确,因为烘焙的全部过程都一直都伴随着水分的流失),转黄点(turn yellow,160℃)5分钟,发展时间2分钟,总烘焙时间缩短到10:38。苹果的柔酸,引导出蜂蜜的甜感,整体如苹果汁配牛奶土司的感觉。到了正常生产烘焙时,我们又在这条曲线的基础上修正了入豆的豆温,降低回温点至100度,后面的升温节奏不变,总烘焙时间接近11分钟。Agtron 的咖啡粉值为#73.7。
个人一点小心得,烘中美的咖啡,不要吝啬火力控制,高热量爆开,不然很可能整体味觉和触觉感知出不来。如果你平时有关火滑行的习惯,可能就需要更加小心操作了。——这样的研发过程非常浪费咖啡豆,类似的步骤我们一般都会放到小容量的机器上去应用(目前我们使用的是Fuji Discovery),然后把烘焙曲线移植到生产设备上。
像中美洲这样本身不是走风味爆炸方向的咖啡(瑰夏除外,again!),做甜做醇厚度,是我们目前的选择。对明亮果酸接受度较低的消费者来说,这个类型的咖啡非常适合入门和日常饮用,从我们现有的经验来看,大多数消费者会通过这一类型的咖啡逐渐过度到其它烘焙度(尤其是浅烘焙)的咖啡豆,进而对精品咖啡的产品有更全面的了解。
END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12-07 12: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