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比较长,可能需要各位耐心看完。
——(兴奋)走啊亚瑟!跟我下去买杯咖啡喝啊!
——(马达手拒绝)NO,咖啡是苦的!你喝吧我喝奶茶!
这番对话在我以前上班的办公室里,
几乎每天都会听到一遍。
虽然后来大家都各奔前程,
但每次想起心里依旧觉得暖暖的。

在座各位有【同款】同事的麻烦举一下手哈。
在深入了解咖啡之前,我也曾有过一段时光,
提起咖啡,就把它和“苦”划上等号。
Ok,既然说到苦,那我们就来聊聊,
为什么说咖啡是苦的?
也许是我们接触咖啡几乎都是从速溶开始。
由于速溶咖啡的加工工艺,
让我们误认为“咖啡都应该是速溶咖啡的味道,都是苦的。”

造成咖啡味道苦的原因是咖啡因,
但实际上咖啡因只占苦味成分的10%。
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不会受烘焙程度的影响,而且,低因咖啡也有苦味,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咖啡因不是造成苦味的全部原因。
那么,有人会问:我们可以控制苦味的程度吗?
当然可以。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咖啡豆的种类、烘焙程度、烘焙方法来控制苦味,
另外,改变萃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控制咖啡的苦味。

其实在深入接触咖啡之前,咖啡给我的感受是好玩、有趣,且富有仪式感~
咖啡豆研磨后的干香、焖蒸时的湿香,不同温度下表现的口感、尾韵的悠长,甚至不同冲煮器具的质感、触感等等。
但更有趣的莫过于是,咖啡还会因为烘焙的深浅不同、冲煮人的心情、冲煮手法的不同而完全不一样。
我想,这大概就是

喝到酸的咖啡是不是坏了?
咖啡本来就是一种农作物,
大部分的咖啡都带有水果酸性。
精品咖啡在做恰当的浅度烘焙时,
会有比较特别的酸香表现。
“酸”在咖啡爱好者中颇受欢迎。
浅度烘焙可以体现酸质的味道,
深度烘焙可以突出苦的味道。

关于咖啡酸 · 延伸阅读
咖啡豆中含有30多种有机酸,这其中有一部分会为咖啡提供“酸味”,比如柠檬酸、苹果酸、醋酸、磷酸(磷酸是无机酸)、酒石酸、乳酸等。
这些酸在烘焙过程中受到热量的影响, 大部分会慢慢分解;随着烘焙时间的拉长,提供酸味的有机酸含量会越来越少。
因此,烘焙度越深的咖啡豆,酸度越低,相反,则越高。

那么,咖啡是酸的好,还是苦的好?
我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喜欢的口味。
有人偏爱类似水果般香气,清新迷人的柔和酸味,
而有人却钟情于醇厚浓郁的苦感。
一杯好喝的咖啡,会是入口香浓、回甘醇厚,没有令人不适的苦和酸,
有的只有是各种香气依次在口中释放的惊喜。
而从感受上来讲,一杯好咖啡能夠让人身心愉悦的。
味觉上的体验最能带给人无穷的想象,
这恰好是咖啡有意思的地方。

可以去掉咖啡的酸吗?
如果接受不了酸味的大佬,
我建议可从选择咖啡豆的环节上去调整。
有的地区所产出的咖啡豆,风味就是会偏酸多一点,比如哥斯达黎加、埃塞俄比亚产区的咖啡豆;
喜爱偏甜的可以试试印度尼西亚咖啡豆、巴西咖啡豆,味道会更浓香醇厚。

其实我们的咖啡果很像樱桃。
咖啡豆就是咖啡樱桃里的种子。

剥下外壳,我们能看到里面的咖啡豆。
我们喝到的咖啡都是要经过烘焙的,
而烘焙有分不同的成熟度。
你可以理解为煎牛扒。

不同烘焙度的咖啡,味道特点会不一样。
一般中烘☞浅烘的咖啡,会更多保留咖啡原来的水果调性,酸度会比较高。
烘焙得当的咖啡酸质也会比较好,不只是单纯的酸,它还有甜。烘焙度越深的豆子,苦味会越重。
翻译:咖啡可以有酸味,
但会随着烘焙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失去酸味。

咖啡除了风味,还讲究平衡。
我认为好的咖啡应该是风味明确。
咖啡如人生,充满着不同的风味和香气;
但不论是酸甜苦,都鼓励大家勇于去尝试。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08-18 1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