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位到店的朋友发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不一样的滤杯需要使用不一样的冲煮参数或方式吗?”
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因为前街在文章中经常推荐,将手冲咖啡的冲煮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而这位朋友虽然使用的是前街推荐的参数进行冲煮,但萃取时间却去到了2分20秒!经过层层勘察,最后发现问题是出在了使用的滤杯身上,前街文章中的冲煮使用的是V60,而它使用的是蛋糕滤杯,于是就有了开头这样的询问!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滤杯和滤杯之间的区别不仅仅是在外观层面,滤杯的形状、孔洞的大小、导流骨的分布情况都会对萃取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我们按照滤杯的形状特征,那么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形状就分为三种:梯形/扇形、锥形、平底/蛋糕。

但无论是形状、孔洞、导流骨的分布,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影响下水速度,而这也是构筑冲煮参数的要点!例如一些想要营造出丰富风味的滤杯,它们的下水速度往往都会快一些!例如:V60滤杯、川流滤杯、B75滤杯、Origami滤杯、冰瞳滤杯等等。或是一些想要让萃取的咖啡味道更均衡,口感更醇厚的滤杯,它们的下水速度就会稍慢一些。例如像:Kono滤杯、无限滤杯、平底滤杯、蛋糕滤杯等等。

之前前街有特地做过滤杯的下水速度测试,具体的排序如下:B75>川流≥星芒>冰瞳>V60≥Origami>平底蛋糕(3孔)>Kono>Kalita扇形(3孔)>无限滤杯>Mellita扇形(单孔)。回到问题本身,我们需要根据滤杯的不同而改变冲煮参数/方式吗?那么我们不妨做一次冲煮实验,选用下水速度较快的V60,和下水速度较慢的蛋糕滤杯进行冲煮对比,看看用V60的冲煮参数和方式能否适用于蛋糕滤杯!

两者同样是使用粉的两倍水量(30ml)进行30秒的闷蒸,闷蒸结束后缓慢绕大圈注入第二段热水(120ml),待水位即将见底的时候缓慢绕小圈注入第三段热水(75ml),滴滤完毕即停止萃取时间!

V60的冲煮时间为2分01秒,蛋糕滤杯为2分18秒!在风味的表现上,V60冲出来的哈特曼瑰夏有着饱满的果汁感,上扬的菠萝汁酸质,以及伯爵红茶的余韵!而蛋糕滤杯冲出来的哈特曼瑰夏有着蓝莓的明显甜感,酸度柔和,伯爵红茶的余韵,并且,它还有着更充沛的醇厚感~那么,我们就知道,流速较快的V60冲煮参数/方式也能够套用在流速慢的蛋糕滤杯身上!像前街常说的,「冲煮时间最好控制在2分钟」这句话是建立在粉量15g,三段式注水,且滤杯是使用V60的基础上,如果是将参数套用在流速稍慢一点的滤杯的话,那么萃取时间自然会受到相对的延长。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让流速慢的滤杯萃取时间去到两分钟左右,但这样就会导致风味的表现上带有些许缺陷,出现口感单薄,口味偏淡等情况!

所以我们就知道,我们并不是为了参数(萃取时间)而去调整参数。之所以要对参数进行调整是因为在咖啡味道的表现上,出现了负面的情况,需要通过调整参数来修正这个负面味道!因此,关于时间这个问题,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纠结!只要咖啡的味道好喝,那不就足够了么~
前街咖啡馆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口烟墩路保安前街10号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1-08 18: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