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验的小伙伴都知道,影响冷萃咖啡味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咖啡豆的选择、研磨度、粉水比例、浸泡时间,其次是一些制作上的小技巧,比如充分搅拌、确保容器干净、水质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改变咖啡的最终味道。
但实际上,还有一个细节也同样引发不少小伙伴的关注:明明使用了前街在教程里提供的参数,但自己制作好的冷萃上面总会飘着一层油,于是心想咖啡会不会是坏了,又或者是器具没清洗干净的原因所致。
在找出原因之前,前街认为有必要要先搞清楚咖啡上的这层“油”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刚做好的意式浓缩会带着绵密的Crema,它既是咖啡香气的来源,也是咖啡豆新鲜的象征。从成分上来讲,Crema是油脂包裹住二氧化碳的表现,主要来自于咖啡豆体内的水溶性脂肪,当泡沫群完全散去,我们便能在咖啡液上看到一层漂浮物,而这就是真正的咖啡油脂。
实际上,在其他常压萃取中也能找到咖啡油脂的身影,比如当我们使用法压壶萃取中深烘焙的咖啡时,由于金属滤网的缝隙较大,油脂就会趁机渗透出来,让咖啡液表面带着一层“油光”,而一些极细粉也会跑到水里,喝起来尤为“浑浊”。
至于冷萃,尽管全程处于低温环境下浸泡,但咖啡里的水溶性脂肪还是会像热萃取那样释出到咖啡里,只不过速度比较缓慢,而那星星点点的油光正是咖啡油脂冷凝后的表现。
相比起其他萃取方式,冷萃对容器可以说几乎没太多要求,它可以是专门的冷萃壶,可以是家里的干净密封罐,也可以是喝完并清洁好的饮料瓶,总之,只要它卫生无异味,且能确保隔绝外界气体进入的密闭容器都能充当“冷萃壶”。
同样地,对于过滤咖啡渣的工具也有不少选择,像冷萃壶里自带的内置滤网、金属滤杯、手冲使用的滤纸、法兰绒,以及挂耳内袋的网面都是大家常用的过滤器材。材料不同,滤孔的结构大小不同,能有效阻隔的颗粒物质自然也不一样,而想除掉咖啡上的冷凝油脂,就要选择过滤性较好的器具。
前街发现,有些朋友觉得过滤这件事太过麻烦,于是为图方便,冷萃泡好后就直接将上半部分的咖啡液倒出来喝,其实这种做法会让咖啡带着大量的冷凝油脂,味道木讷不说,喝起来的质感还沙沙的,并且伴随着许多粉尘般的漂浮颗粒,一般口感不会太好。
而像前街门店常常使用的冷萃壶,其内置滤网的筛孔为300目,属于细密性较高的一类。当前街用它浸泡果香型咖啡豆小番茄时,由于烘焙偏浅,所以会采用较细的研磨度(中国20号粉筛过筛率80%),对应EK43s磨豆机刻度9.5格/C40磨豆机刻度22格。
当结束10小时的萃取拿掉滤芯后, 倒出来的咖啡液一样有许多极细粉残余其中,如果不经过再次过滤,液面上不仅飘着一层油光,咖啡喝起来有明显的粗糙感,喝完后的杯底甚至还沉淀着肉眼可见的粉渣。
所以为了让冷萃的口感更佳,前街会采用过滤性最好的滤纸将咖啡再“筛”一遍,以除掉大部分的冷凝油脂和极细粉颗粒;同时,过滤后的冷萃咖啡液会再次放入冰箱中密封冷藏3~4小时,待风味物质进一步沉淀发酵,这样可以让小番茄冷萃的果汁感更饱满、酸质更通透。
除了过滤,器具的清洁工作同样不能忽视。很多朋友用完冷萃壶之后并不会花太多时间去清洗,而是直接用自来水简单冲冲就算,久而久之,冷凝的咖啡油就会粘在滤网上,形成一股“油耗味”。如果使用频率较高,前街建议定期拆开,并用清洁剂仔细刷洗一遍,既能除掉残积的油分,也可以避免滤网的老化。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9-15 17: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