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经常买豆子自己回家冲煮的朋友应该不难发现,有些咖啡豆在放上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开始冒油。而其它的咖啡豆无论放置的时间再久,表面看起来依旧是干燥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些朋友会认为咖啡豆出油就是高品质的证明,而有些朋友的想法则相反,认为咖啡豆出油是受潮了,是品质下降的表现。那实际上呢,这两种想法基本都是错误的。咖啡豆出油是一种正常现象,它既不属于优质咖啡的证明,也并非受潮的表现(存储得当的情况下)!为什么呢?因为咖啡豆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水溶性脂质,这些油脂会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溢出豆表,形成“咖啡豆出油”的现象。在未经烘焙时,这些脂质会因为生豆紧密的结构组织而包裹着咖啡豆的纤维基质,牢牢地“锁”在咖啡豆里。直到生豆经过烘焙以后,脂质才出现了溢出豆表的情况。众所周知,在烘焙的过程中,烘焙机不断提供的热能会让咖啡豆不断膨胀,因为咖啡豆内的细胞壁气孔会被撑开,并存储进大量二氧化碳。待到烘焙结束以后,咖啡豆回到常温常压的环境下,这些存储在豆子里的二氧化碳就会开始向外排出。而此时咖啡豆里的脂质就可以随着二氧化碳溢出豆体,产生出油的现象。但就像前街所说,出油的现象只出现于部分咖啡豆的身上,而这些出油的咖啡豆身上通常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特性,那就是--“烘焙程度比较深”。前面前街提到,咖啡豆会因为热能而不断膨胀,然后膨胀的同时会让结构变得疏松。所以呢,当咖啡豆的烘焙程度越深的时候,咖啡豆接收的热能就越多,膨胀的幅度也就越大。幅度越大,结构就越疏松。疏松的结构会藏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让脂质的附着更加松散,那么自然,油脂就会更容易溢出豆表。下面是前街豆单中的两支豆子,它们分别是中深烘焙偏中烘的前街巴布亚新几内亚·天堂鸟,和中深烘焙偏深烘的前街苏门答腊·黄金曼特宁。它们的烘焙日期一致相同,都是在五天前烘焙,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它们之间的出油程度。除此之外,出油的速度也受烘焙程度影响。同样一支豆子,当烘焙程度越深的时候它出油的速度就越快。上图中的两支豆子都是在烘焙后的数天才开始出现明显的油光,而如果烘焙程度再深一些,那么在烘焙完成的当天,咖啡豆就会泛起明显的油光。然后前面前街提到,烘焙程度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除了烘焙程度以外,咖啡豆的出油情况还会受处理方式、烘焙方式、以及豆子密度的影响。例如一些重厌氧的咖啡豆会比常规处理同等烘焙的咖啡豆更容易出油,因为豆子的结构在处理时就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好比让密度更低,所以同样的曲线会让它们在烘焙的时候往得到更深的烘焙程度,同时更容易出油。而咖啡的烘焙方式解释起来会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烘焙时使用的火力、时间上的区别让咖啡豆的膨胀率产生了变化,所以咖啡豆的出油程度也就因此产生了区别。但因为日常中很多朋友几乎不会接触到烘焙,前街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知道,咖啡豆的出油与否与品质没有太大的关联。而出油也不会对咖啡的品质造成直接影响,只不过它需要更注重存储方式,因为当豆子出油以后会更容易产生质变,如果没有存放在合适的环境里,那么咖啡豆很容易就会有负面的味道出现。所以关于这一点,大家还是平时可以注意一下的~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9-30 17: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