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手冲咖啡还是意式咖啡,前街在取豆、萃取的时候都会用到电子秤来进行计量。有些朋友在前街门店看到以后会感到不太理解,因为他们认为,做一杯咖啡并不需要这么复杂这么繁琐。就像老练的厨师做菜一样,用简单的目测,或者是使用量勺量杯等工具都能够测量出一个大概,然后冲出来的咖啡也可以很好喝,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到电子秤这么麻烦的器具,有些多此一举。确实,电子秤并非咖啡制作的刚需!正如这些朋友所提到的,目测、量杯量勺的使用也可以冲出一杯好喝的咖啡,并不一定要用到电子秤。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虽然上述这些方式都能够帮助我们更简单地冲出一杯好喝咖啡,但并不稳定。如果不是经验非常老道的咖啡佬,那前街还是建议大家用上电子秤,因为如果刚入门的朋友用以上述这些方式来“盲”冲咖啡,那得到的咖啡其品质就像盲盒一样,非常随机~虽然大家的喜好各不相同,但前街相信,大家对于一杯好喝咖啡的定义大差不差--好入口的浓度以及没有令人不适的味道,这对应在咖啡萃取身上就是合适的浓度及萃取率,我们会通过使用恰当的参数来让咖啡的萃取率和浓度达到这个理想的范围里。而之所以电子秤可以成为稳定冲出一杯好喝咖啡的关键,就是因为它能够确保我们每次使用的粉量、水量一致相同,没有太多的变量。而像常规的量勺、量杯,以及目测就做不到这样的精准度。不仅如此,如果在使用时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那么它们带给我们的偏差会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大。这里前街先拿量勺举个例子!传统的咖啡量勺容量设定是10g,即你用这把量勺取一平勺的咖啡豆,那么豆重大约就是在10g左右。前街实际测试下来也的确如此,每次得到的豆量都是10g±0.5g。但是!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你称取的咖啡豆只能是深度烘焙的,如果是浅烘焙的咖啡豆的话,那么称取的豆子重量将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上面那个实验前街称取的咖啡豆都是前街淘宝天猫豆单中烘焙较深的咖啡豆,从左到右分别是前街巴西·皇后庄园、前街牙买加·蓝山一号咖啡,以及前街苏门答腊·黄金曼特宁。而下面前街将会使用豆单中烘焙较浅的咖啡豆进行测试,它们分别是前街耶加雪菲·果丁丁、前街埃塞·ALO、前街巴拿马·波奎特瑰夏。可以看到,同样是一平勺,但称取的豆量却分别是13.4g、12.7g、11.7g,完全超过了预想的容量,且差距巨大。而导致这种区别产生的原因正如前街提到的,是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在烘焙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咖啡豆烘焙越深的时候它的体积就会越大,而重量则会越轻。因为不断加深的烘焙会让咖啡豆的体积不断膨胀,同时体内水分的减少会使其变轻,浅烘焙则反之。所以,量勺舀出来的咖啡豆量会根据咖啡豆的特性而产生变化。如果我们在不知道这种变化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水量去冲煮,那么当你舀到的咖啡豆量较多的时候,就容易会得到一杯浓度较高,甚至浓到难以入口的咖啡。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前街这里使用前街豆单中的前街波奎特瑰夏举个例子。实验内容很简单,就是分别使用10g和13g的前街波奎特瑰夏各冲煮出一壶咖啡,除了粉量以外包括水量(都是150ml)在内的其他参数一致相同。最终的结果就是,用10g咖啡粉冲出来的咖啡浓度恰到好处,味道均衡,有着突出的白色花香、柑橘、莓果风味。而用13g咖啡粉冲出来的咖啡则因为浓度较高,所以导致喝的时候不太好入口,味道因为浓度太高而变得有些厚重,风味则因为过于集中而没有那么突出,一些细致的风味无法辨别出来。需要通过加水稀释才能够调整至合适的浓度和味道。以上就是粉量上的出入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其次是液重。前面前街提到,很多朋友称取咖啡液的方式就是依靠杯子的刻度。但有些时候,杯子的刻度也没法给我们提供很准确的信息,特别是对于意式咖啡来说。下图是两杯液量相同的浓缩咖啡,大家可以看一下有什么区别。没错啦!虽然液量相同,但它们水位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而导致区别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油脂的存在与否以及萃取率的高和低。(前者是中浅烘焙的前街埃塞·花魁,后者是中深烘焙的前街意式经典拼配)对于刚入门的新手朋友来说,如果依靠杯子的刻度线来判断液重,那么在很多时候将会因为无法获取准确的数据而没有办法快速做出正确的调整。再结合粉量上的误差,要想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确实是蛮需要运气的。所以,如果大家想要稳定地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或者在研究参数/调整浓缩的味道时少走一些弯路,那么使用电子秤绝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当你彻底熟悉冲煮的逻辑以及某支豆子以后,再使用量勺、量杯来精简冲煮流程也不迟~温馨提示:前街淘宝天猫咖啡豆秒杀即将开始,详情大家可以从前街咖啡小咖神今晚晚些时候的推文了解~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11-23 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