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手冲咖啡其中一大乐趣在于使用不同的冲煮手法去演绎一杯咖啡。而对于手冲方法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那么目前传播最广泛的手冲手法是一刀流与三刀流,然我们看看这两种手法各自有什么特点吧!

一刀流是很多小伙伴刚刚接触手冲咖啡时就认识的手冲手法,其冲煮理论通俗易懂,即进行第一段注水闷蒸后,第二段把目标水量一次性注完。这需要注意的是,一刀流并不是指一段注水,在整个冲煮过程中包括了第一段的闷蒸注水和第二段的比例注水共两段注水。而普遍认为一段注水是用“一投式”进行表达。

首先做好准备功夫(温热滤杯、下壶,研磨咖啡,备好合适温度的水),倒入咖啡粉。若我们使用粉量为15克,粉水比例为1:15,即目标水量为225克。
进行第一段注水,同时开始计时。第一段注入30克的热水,由中心向外绕圈,咖啡粉吸水慢慢膨胀,形成鼓鼓的“咖啡汉堡”。注至30克水时停止注水,等待30秒闷蒸时间。电子秤显示的第31秒开始进行第二段注水,中心向外绕圈呈“蚊香状”注水,水流保持稳定且垂直,水流使用小水流(约4g/s)。液面平稳地上升,待咖啡液面的泡沫释被放出来,洋溢整个粉层表面,水柱由最外圈往中心绕圈。直至注至225克水结束注水。待咖啡液全流入下壶后,移除滤杯,结束萃取。

突出干净、清晰、稳定的风味
通常一刀流冲煮出的咖啡会比较淡,干净,清晰(与多段注水方式横向对比)。因为一刀流无太多的手法干预,相对于多段注水更加能直观稳定表现咖啡的味道。
容易理解,但对注水基本功要求苛刻
这种冲煮手法是最容易让小伙伴们掌握其理论,但对于注水的稳定性很重要,一刀流没有过多的技巧,但唯一要注意的是对于水流的稳定与水流大小成为影响一杯咖啡的关键。因此一刀流很适合萌新小伙伴去练习。注水水流控制不好的话会较其它方法更能体现其负面风味。

特别体现在研磨度这一参数上,过粗的咖啡粉容易造成萃取不足,过细的咖啡粉容易造成浸泡时间长而导致的过萃。因此在缺少手法这因素的影响下对于研磨度的拿捏要比其它手法更严格。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冲煮手法,简单地说,就是把整个注水过程分成3个部分。其中包含第一段闷蒸注水。以冲煮哥伦比亚的蕙兰水洗卡杜拉为例,前街使用的参数是15克咖啡粉为标准,粉水比例为1:15,水温88℃,研磨度为中粗研磨,20号标准筛网通过率为65%。
首先做好准备功夫(温热滤杯、下壶,研磨咖啡,备好合适温度的水),倒入咖啡粉。进行第一段注水,同时开始计时。第一段注入30克的热水,由中心向外绕圈,咖啡粉吸水慢慢膨胀,形成鼓鼓的“咖啡汉堡”。



三段式注水会有两个再注水时间点,分别是第二段与第三段,第二段的注水时间点非常容易掌握,通常是闷蒸后30秒就可以进行第二段注水。而第三段注水比较难掌握,因为没有一个固定时间点,一般是等水位下降1/2或者是2/3的时候再进行注水。
水位下降1/2或者2/3时,滤杯内既不会积着太多的水,也不会因为水位下降的太多而露出粉床,从而导致上下层的咖啡粉萃取不均匀;

三段式萃取有什么优势?
加强咖啡风味
在萃取时能更加充分地萃取咖啡的风味物质,能增强咖啡的层次感。

对于大多不同产地、不同烘焙度的咖啡都能很好地表现出咖啡的风味;
而对于冲煮者而言,若一开始注水得比较多,发现水位上升过快时,可以采取分段,拉长一下冲煮时间,让水位下降再继续冲煮,可以避免水流过快而造成萃取不足。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1-21 17: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