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品种基本分成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豆。而阿拉比卡豆之下还有二千到三千个品种,都是由埃塞俄比亚的铁比卡Typica以及也门的波旁Bourbon移植中南美洲或亚洲后变种而来。
波旁种是阿拉比卡种中的一个分支,除了黄波旁,还有红波旁,橙波旁等(另外还有卡杜拉,卡杜艾等)海拔约800-1900米比较适合波旁种的咖啡豆生长。
波旁咖啡最初栽种于留尼汪,当地在1789年前也被称做波旁岛(LE BOURBON),后来被法国占领,与非洲大陆与拉丁美洲相连,现在亦是两个全球最普及的阿拉比卡咖啡生产地。 波旁咖啡通常生产于海拔800–1500米,原生于印度洋的波旁岛(现称留尼汪岛),是铁皮卡(TYPICA)突变产生的次种, 与铁皮卡同属现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种,绿色果实成熟时会呈现鲜红色,而黄波旁种则是波旁种与其他品种杂交而出。
因波旁种产量较低,且不耐风雨,未被广泛种植。但是种植在高海拔地区时,会有极佳的风味表现,在巴西较为常见,近年来国内咖啡文化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波旁种也渐渐在国内受到推崇,特别突出的是波旁种中的黄波旁。
‘波旁(Bourbon)’:生命力旺盛,抗病力较佳,在风味的普遍展现上也较上述者来的丰富,产量高于Typica30%以上,但每收耕后需休耕至少1年,较适合栽种海拔在1200M上的高度。圆身豆是为特征;但也存在波旁尖身,产量低,体质较弱,市场上并不常见。
红波旁咖啡

由于1727年引入巴西的铁毕卡种产量少且容易干扰疾病,波旁种于1860年左右经由南部的坎皮纳斯(Campinas)引入巴西,并迅速向北扩展到南美和中美洲的其他地区。今天的拉丁美洲,波旁种虽然大部分已经基本上被其变种代替(特别是Caturra,Catuai和Mundo Novo等),在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秘鲁等国家仍然种植有波旁。
红波旁一般咖啡树开花结果后,咖啡果实的颜色变化是由: 绿色 >转微黄色 >转微橙色 >转成熟的红色 > 再转较熟的暗红色,因此也有人称【红波旁种】,其实红波旁,也就是一般我们所说的波旁种。种在高海拔的波旁种,通常会有较佳的香气,同时酸较明亮,喝起来甚至有类似红酒的风味。
通俗些讲波旁种是一个咖啡树种属于阿拉比卡种中的一个分支,一般结红色的果实,称为红波旁,除此之外还有黄波旁、橙波旁,黄波旁相对来说产量较低,不过品质较好。
红波旁咖啡
说到波旁品种,就会想到我们熟知的黄波旁咖啡豆,顾名思义,黄波旁的咖啡果实成熟后不是变红,而是变成橘黄色外皮,是巴西圣保罗州São Paulo特有的波旁变种。黄波旁豆浅焙或深焙都适合,这几年因为在巴西的CoE (Cup of Excellence)获得前三大奖,因此也受到许多注目,也成为许多浓缩咖啡的配方豆。
黄波旁
粉红波旁(橙波旁),因为太过稀少,所以过去不为人所知。粉红波旁是黄波旁与红波旁的杂交混种,抗病性特强,极为美味,但很不容易维持稳定的产出,产量极低。另外一个挑战在于采收,工人采收时很难分辨是否成熟。
粉红波旁
话说回来,波旁种与铁比卡并列为古老品质优良的咖啡品种,甚至有植物学家认为波旁是早期铁比卡种移植到也门后的变种,豆子的形状呈现圆身。那么是波旁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一直以来,波旁种被误认为曾经倒过非洲东岸的波旁岛,但其实很多圆身波旁豆是直接从也门传播而没有经过波旁岛。目前在中南美洲的波旁豆是属于未变种的传统圆身波旁喔!
波旁波旁产豆粒比铁比卡豆还要小,豆形呈现圆身(豆如其名)。较多种植在巴西、萨尔瓦多以及危地马拉。波旁种适合栽种在海拔1200米以上,风味也会比海拔1000米以下的波旁种来的优秀。
品种:波旁
相关:原始种
原产地:波旁岛
生长在最佳:800米及以上
类型:原始种
多见于:适合咖啡种植的世界各地
主要颜色:红黄色和橙色的,但主要是红色的
果实大小:普通
叶子特点:宽、短
特别注意:波旁种原产于波旁岛或埃塞俄比亚,易受虫害和疾病,产量较低。有一些数据表明,黄波旁比红波旁和橙色波旁的产量更高,但是红色波旁是最普遍的品种。波旁种和SL28,Typica,以及Cattura有很近的亲属关系。因为它在合适的环境下产量更低,所以往往容易造就非常高品质的杯中物(有证据显示,较低的产量往往容易造就更高的品质,因为植物可以更有效的吸收土地的营养)。 典型波旁种的杯中特点是低醇度(low body),平衡(balanced),以及明显的甜(sweet),是espresso拼配咖啡很好的基豆。
例如:Brazil Fazenda Cachoeira Bourbon,El Salvador Finca La Fany Bourbon,Rwanda Murambi Bourbon,El Salvador La Ilusion Bourb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