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出篇滤杯测评,前街后台总会收到关于船型滤杯的推荐。船型?听说过扇形、锥形、平底,可就没有听过船型滤杯呀?!所以听劝的前街立马掏出了老板的钱包,火速下单。在收到这个滤杯以后,前街才明白,它为什么会被称为“船型”滤杯了。这个滤杯同样是由发明V60滤杯的Hario家出品,是飞马座系列的一员,采用的材质为树脂!从外观上来看,倒梯形状,上宽下窄的它完全就是一个梯形滤杯。但是呢,通过细看我们能够发现,它身体的每个构造都在告诉我们,它和常规的梯形滤杯有着较大的区别。导流骨:第一个就是它的杯壁啦!常规的梯形滤杯会采用垂直向下的导流骨,而飞马座滤杯的导流骨则沿用了像V60一样的螺旋设计,曲线状的导流骨数量同样为12根,这会让人它拥有较为富裕的排气空间,以及更快的下水速度。而实验证明确实如此,飞马座滤杯的下水速度跟V60不相上下。
虽然改变了导流骨,但它本质上还是梯形滤杯,所以能够直接套用梯形滤纸,只是贴合度会稍差一些就是了。
底部:第二个区别的地方就是它的滤杯底部!这款飞马座滤杯底部采用了平底搭配双孔的设计。平底能够减少咖啡粉在某个位置的大量堆积,使咖啡粉能更均匀的被萃取;双孔的应用则保证了该咖啡液的渗透速度。而由于它的底部呈椭圆形状,俯视视角下的它非常像是一艘船。所以前街猜测,“船型滤杯”的称号很有可能源自于此。
杯托:杯托的设计就有些特别啦!这款滤杯的杯托连带下方的支架被开出了一个大范围的孔洞。孔洞的目的在于能让你在冲煮的时候,更直观的看到下水状况,以便对冲煮做出及时的调整。
杯身彩蛋:飞马座滤杯的正面杯身会带有两道刻度线,由于前街购买的是01型号的飞马座滤杯,所以两道刻度线分别标识的是1人份和2人份粉量的所在位置。这能够在没有电子秤的时候帮忙计量咖啡粉的重量,以便找到合适的冲煮方案。(1人份的刻度线为15g,2人份的刻度线为20g)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将它投入使用,看看这个飞马座滤杯冲出来的咖啡会有什么样的特色吧!
本次冲煮使用的咖啡豆为分界线庄园的希爪,粉量15g,粉水比例1:15,研磨为20号筛网的85%过筛率,ek43的9.5刻度,水温92°C,冲煮方式为三段式。同样,使用粉的两倍水量(30ml)进行为期三十秒的闷蒸,然后再以小水流绕大圈(椭圆圈)的形式注入第二段热水110ml,当水位即将见底的时候,我们以大水流绕小圈的形式注入最后一段热水85ml。
这支希爪用V60冲煮所使用的时间为1分57秒,风味表现为葡萄、百香果、杏桃,整体有着明亮上扬的酸质,以及较为浓郁的发酵香气。而用飞马座滤杯冲煮所使用的时间为1分53秒,风味表现几乎相同,但区别就在于,用飞马座滤杯冲出来的希爪没有那么显赫的酸质,会更柔和一些。而在冲煮时,前街发现了一个弊端:如果我们想要享受杯托孔洞带来的“视察”效果,那么就不能够从正面进行冲煮。
因为如果我们端正滤杯进行冲煮,虽然可以直接透过孔洞观测到液柱的状况,但在我们降低水位进行注水的时候,壶颈会磕碰到滤杯的杯耳,对冲煮造成影响。所以要么只能够放弃液柱的观测换个方向进行注水(因为孔洞只存在一面),或是将滤杯杯身微侧,这样就能够在观测下水的同时,不会磕碰到杯耳影响冲煮啦!(但需要改变绕圈的习惯,所以稍稍不太友好)
但总的来说,这款滤杯的表现是蛮不错的!价格不高,且冲煮出来的咖啡味道表现良好。如果想入手玩玩的朋友还是可以大胆放心的购买~(最后:这依旧不是广告)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5-28 18: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