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不仅是咖啡的发源地,也是咖啡基因的宝库。在埃塞俄比亚诞生的千千万万中咖啡树种中,光是铁皮卡与波旁两个品种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成就了如今在全球欣欣向荣的精品咖啡产业。
埃塞俄比亚咖啡文化有什么特色?
坐落于非洲的东部,埃塞俄比亚妥妥的属于热带地区,又地处高原,因此大部分地区常年气候温和。这里的人民以农牧业为主,咖啡就是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传说,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上,有一位牧羊人卡尔在放牧时,偶然发现了自己的山羊因为吃了某种野生的红色果实而变得兴奋无比。好奇的他也采摘了一些回家品尝,食用后他觉得整个人神清气爽、特别亢奋,于是分享给村民们。随着消息蔓延,咖啡豆来到了阿拉伯半岛,种植和贸易也逐渐展开,咖啡豆开始了为期数百年的全球旅程。
虽然故事只是故事,但埃塞人确实自古就有喝咖啡的传统,早晨一杯香浓咖啡才能开启神清气爽的一天。村落的每个角落,空气中永远弥漫着咖啡香。在这里,埃塞人民很好地保留了咖啡最原始的纯净,他们用铁杵将炭火烤过的咖啡豆磨成粉末状,放入煮咖啡的壶中,煮沸的咖啡慢慢散发出独有的香气,过程中也会加上香料、糖等辅料进行调味,最后搭配传统面包一起品尝。
埃塞人有一项历史十分悠久的咖啡仪式,先是用平底铁盘将咖啡生豆烘烤至熟,然后用杵和臼捣碎,再放入一个名为“Jebena”的陶土壶里加水煮制。等到混着咖啡渣的热水沸腾起来,就意味着咖啡已经煮好可以品尝了。咖啡仪式共分为三轮,喝下的第一杯为Abol,此时长者要说祝福语;第二杯为Tona,众人开始闲聊家长里短,第三杯的Beraka象征着喜悦,喝完这杯,仪式才算真正结束。
在埃塞人的语言中,咖啡是“bunn”或“buna”,而咖啡的起源是卡法Kaffa,所以咖啡有时被称为“Kaffa bunn”。此外,“coffee bean”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是“Kaffa bunn”的英语化,英文的咖啡(coffee)就是源自埃塞的“咖法”(kaffa)这个地名。
埃塞俄比亚有哪些咖啡品种?
埃塞的咖啡种植以西部、南部区域为主,大约有一半以上都是属于小农种植模式,也叫田园咖啡,这也是埃塞俄比亚的主力生产方式。据了解,当地近120万的家庭都是以咖啡种植为生,每户的种植面积不少于4公顷。所谓田园咖啡,就是指农民在自家后院里将咖啡树与其他经济农作物混合管理,通常跟芭蕉树一同栽种,家家户户门前后院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景观。
由于小农种植的咖啡产量很少,当地会有大大小小的农户合作社或者处理厂,主要负责该区域的咖啡生豆处理。每到采收季,农民将自家咖啡树的果实打包,送到附近靠着水源建立的处理厂(合作社)进行统一处理,接着以处理厂的名义出售。打个比方,前街豆单上的果丁丁合作社咖啡豆就是采集了种植在耶加雪菲镇内的咖啡果,农户送往镇上进行统一水洗处理,最后以合作社的名义产出并销往世界各地。
如今我们能在市面上看到的阿拉比卡咖啡品种,均为铁皮卡与波旁的后代,是通过自然基因改变,人为基因改变、杂交研究所得。虽然如此,埃塞俄比亚地区仍然有着非常庞大的野生咖啡族群等着人们的研究与发掘。由于咖啡种类繁多,因此在埃塞俄比亚当地的农民种植的咖啡大部分都是混合的,因为无法细分,因此觉得部分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都是混合品种,并统称为埃塞原生种(Heirloom)。
虽然如此,但只要是在同一个地区/产区种植的咖啡都能成为单品咖啡豆(单品并不是指单一品种,而是单一产区)。由于混合种植,每个品种的咖啡树所产出的咖啡豆大小、风味都有差异,因此前街咖啡留意到来自埃塞俄比亚,标记为埃塞原生中的咖啡豆颗粒大小不一,同时闻起来会有着柑橘类水果酸香。
经过中浅程度烘焙,埃塞俄比亚咖啡豆拥有着丰富的柑橘果类酸香,酸甜宜人,口感清爽,也颠覆了许多小伙伴对咖啡的印象与认识,因此受到了全球大部分咖啡消费者的喜爱。
如今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量高居整个非洲的第一以及全球排名第五。因此埃塞俄比亚咖啡豆也成为了许多咖啡入门必不可少的搭档之一,因为性价比很高,也没有传统咖啡的苦味,非常受萌新们的欢迎。
为此,一款来自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产区的水洗咖啡豆成为了前街咖啡产区精选口粮豆系列的一员。该系列咖啡豆主打就是高性价比,小包装,能让消费者不花大价格就能感受到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大家能喝到更丰富的咖啡香气,前街咖啡保证所有咖啡豆的发货均在烘焙完成后的5天内发出,保证大家收到的咖啡豆是100%新鲜烘焙。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5-02-04 18: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