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个订阅号所发的内容,百分九十五是国外的资讯。之所以这样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咖啡馆及西式餐饮空间是泊来文化,所以很多视觉的灵感必然来自于欧美等地区。其二,不装逼的说,天下设计一大抄,我们要抄也尽量抄国外的新鲜玩意,国内不乏精品设计,但坦白的说众多老板并不全然觉得设计有多重要,所以互相复刻的情况很多。再让我去抄,真有点下不了手。
但今天还是发一家在北京的咖啡馆,虽然我个人并不喜欢,若要我说一两个优点,那就是光与格局吧。听着有点勉为其难是吧?!继续不装逼的说一句,是的。但还是那句中肯却几乎能忽悠所有人的话,设计是很主观的,我也无法免俗。我不喜欢,不等于大家觉得没有营养。
下为转载内容


在通往二层的楼梯下面做了一个小木屋,楼梯就藏在了木屋后面。二层划分了几个小空间,没有实体的隔墙,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植物搁架,随着时间的流逝,绿植调整着自然的形态,风吹过,坐下来,迎着暖阳,非常舒适惬意。
这就是我们建造的一个空间自由组织,灵活应用,可以生长的,有生命的空间。一砖一木都留下了工人劳作的痕迹,与使用这个空间的人有某种隔空的“对话”。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05-14 11: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