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由於即溶咖啡粉毋须隔渣,浓淡全由多少茶匙的咖啡粉而定。相比之下,大众会觉得要过滤的
手冲咖啡麻烦复杂,步骤繁多。其实每包咖啡豆,只需要找一次合适的粗幼度,之後冲煮,可以像淋花浇水般简单。
15克咖啡粉兑240毫升水
坊间最常见的冲法,是以15克咖啡粉兑大概240毫升水的比例萃取。首先,在漏斗的中间注入30至40毫升的水,待「闷蒸」(笔者至今仍不明白为何这动作叫闷蒸)20至30秒後,分开三至四段、每段60至80毫升,把余下的水注入。全个过程,在两至三分钟内完成。其间避免淋湿没有咖啡粉的滤纸,否则水会从粉饼外围形成的通道(channel)里流失。
另外一种较难上手的,是在限时内(一般在两分钟)不停打圈注水,直至倒完300毫升的「不断水法」。初学者常会「就住就住」而注水太慢,又或是害怕水流中断而太快完成。各式各样的手冲壶,就是针对水柱的粗幼(水流控制)应运而生。
冲咖啡比习武简单,所谓的口诀也只有一句﹕「要出味,但不可过火」。
「要出味 但不可过火」
听起来很容易、很理所当然的事,做起来却有千百种方法。只是倒水打圈的手势便可分为顺逆时针、大小圆圈、打十字、画M字等。其实画符也好,画「贪食蛇」也好,把水注入咖啡粉饼,就是希望将每一粒粉的味道洗刷出来。打个比喻,漏斗内的咖啡粉,就像浴盆里的茶包。我们用水喉灌水,希望每个茶包都会一起均匀地「出味」。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把全部茶包同时弄湿。这个,就是第一注水(或一点也不闷的「闷蒸」)的目标。
但若以显微镜放大看漏斗,会发现咖啡粉的大小不同。相当於浴盆内的茶包,有些大如糉,也有些细如饺子。纵然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萃取,待大的那个出够味时,细的那颗已经过了火(萃取过度)。要避免这现象,除了高质素的磨豆机外,就只有以水流牵引令体积较大的咖啡粒在细粉萃取过度前尽快出味了。所以第二注水开始,冲击力很重要。
但冲得太起劲又会怎样?除了太快把水用完,导致萃取时间不足之外,有部分的水会随着粉饼的裂缝或漏斗边缘流走,两者都会引致咖啡味道偏淡、酸苦失衡。
本站推荐:
耶加雪菲
花魁咖啡
瑰夏咖啡
波旁咖啡
蓝山咖啡
天堂鸟咖啡豆
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
星巴克菜单
咖啡豆种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06-20 21:00:47